时间: 2025-04-27 19: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0:44
临江仙 赏桂萧林
作者: 沈榛 〔清代〕
傍砌几枝初放萼,西风时引幽香。
玲珑金粟半舒黄。
三秋佳赏,月下共持觞。
影入筵前疑欲舞,几惊世界清凉。
恍闻碧落奏霓裳。
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
在石阶旁,几枝桂花刚刚开放,微风吹来,幽香阵阵。
金色的桂花在月下半开,正是秋天的美好时节,我们一起举杯畅饮。
月影映入酒席,似乎要在这里翩翩起舞,让人惊觉世间的清凉。
恍惚间,仿佛听到天上仙女奏响霓裳舞曲。
此时此刻,嫦娥应该在一旁自愧不如,妒忌吴刚的桂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榛,字子才,号白云,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品质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秋季,诗人置身于桂花盛开的时节,借此佳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月亮与仙女的幻想,展现了清秋的宁静与诗人的感悟。
这首《临江仙 赏桂萧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盛开的秋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开篇即以“傍砌几枝初放萼”引入,描绘了初秋的气息,桂花的幽香伴随着西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玲珑金粟半舒黄”进一步描写桂花的美丽,金色的花朵在月光下更加显得娇艳动人,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诗中“月下共持觞”则将人和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月光洒在酒杯上,暗示着一种共享美好时光的情境。接下来的“影入筵前疑欲舞”更是将月影人格化,仿佛它也想加入这个欢快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
整首诗通过对桂花与月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对生命美好时光的珍惜。在最后的“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中,嫦娥与吴刚的典故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厚度,也使得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的反思交汇在一起,影响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面上描绘了秋天的桂花与月色,实际上深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情感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用来描绘什么?
a) 秋天的凉爽
b) 春天的温暖
c) 冬天的寒冷
“影入筵前疑欲舞”中的“影”指什么?
a) 酒杯的影子
b) 月影
c) 桂花的影子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哪个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沈榛的《临江仙》更强调自然与人情的交融,李白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