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48
生查子
作者: 秦鸿
子夜渡长江,过午黄河北。
皮囊倦一抛,白日惊西匿。
不垢亦何能?不净谁轻掷?
电光飘野林,中有孤枯骨。
在子夜时分我渡过长江,下午时分经过黄河北岸。
疲惫的行囊随意抛弃,白天的阳光却惊动了西边的隐秘。
即使没有污垢,又有什么能够保全?
即使不干净,又有谁能轻易丢弃?
闪电在野林中飘动,里面藏着一具孤独的枯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秦鸿,现代诗人,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考,其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反映时代的变迁与个体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现代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渡河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反思与探索,尤其是对个体存在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生查子》以长江和黄河的渡口为背景,搭建了一幅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中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诗人在子夜渡江时,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旅程感,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皮囊倦一抛,白日惊西匿”一句,表达了对生活的疲惫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随意抛弃的行囊,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所承担的负担与责任,而“白日惊西匿”则揭示了白昼之下隐藏的种种秘密与孤独。人们即使表面光鲜,却难掩内心的孤寂。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电光飘野林”与“孤枯骨”的对比,强化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闪电瞬间的光辉与孤骨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震撼的思考,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使人们在自然景观中感受到深邃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探讨了存在的孤独与意义,揭示了在浩瀚历史与自然面前,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子夜”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清晨
B. 午夜
C. 黄昏
D. 正午
诗中提到的“孤枯骨”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力量
B. 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C. 生命的繁荣
D. 生命的轮回
诗人在此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失落与孤独
C. 自信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