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1:58
点绛唇 戏六姑春睡
作者:黄蓼鸿
绣帐风开,见牙床有人如雪。
鲛绡半覆,纤手持蕉叶。
碧玉花簪,斜坠珊瑚侧。
春光溢。睡情方热。
梦入巫山月。
春风轻轻吹开绣帐,我看到床上有一个如同白雪般的人。
半遮半掩的鲛绡轻轻覆在她身上,纤细的手握着蕉叶。
碧玉做的花簪斜斜地挂在耳边,珊瑚饰品轻轻垂落在一侧。
春光倾泻而入,刚刚入睡的情感正浓厚。
梦中,我仿佛置身于巫山之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蓼鸿(约1743-1810),清代诗人,以词风细腻著称,常以爱情、春景为题材,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睡之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惜。
《点绛唇 戏六姑春睡》是一首描绘春天春睡场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光和爱情的细腻感受。开篇“绣帐风开”,营造出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仿佛春风轻拂,唤醒了沉睡中的美人。接着通过“鲛绡半覆”和“纤手持蕉叶”的细节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柔美和温柔,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温馨而梦幻的感觉。
“碧玉花簪,斜坠珊瑚侧”则通过细致的物象描写,展示了女子的娇美与华贵,似乎在暗示她的身份与地位。春光的涌入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这种“春光溢”的感觉,与“睡情方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内心情感的澎湃。
最后一句“梦入巫山月”,则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在梦中与美人相会的美好幻想,巫山月的意象更为全诗增添了浪漫色彩,使人产生无限遐想。这首词不仅有细腻的感情表达,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展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展现了清代词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诗中“鲛绡半覆”主要描绘了什么?
“梦入巫山月”中的“巫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蓼鸿的《点绛唇》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向往,但黄蓼鸿更侧重于细腻的感情描写,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追忆。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相似的主题,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