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37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二十三
作者: 蒋士铨〔清代〕
记向秦淮水。问何人小楼吹笛,劝人愁死。雨绉岚皴多偃蹇,我与蒋山相似。白下柳又添憔悴,却到江山奇绝处,遇双鬟都唱袁才子。情至者竟如此。罗衫团扇传名字,比风流淮南书记,苏州刺史。常听东华古人说,肠断江南花底。何苦较天都人世。楼阁虚无平等看,谪尘寰终是神仙耳。花落恨莫提起。
回忆起在秦淮河边,问那是谁在小楼里吹笛,令人愁苦到极点。雨中的山水模糊不清,我与蒋山的景致相似。白下的柳树更加显得憔悴,然而我却来到了江山美丽的绝境,遇见了那双鬟的女子都在唱袁枚的诗。情到深处,竟是如此。身着罗衫,手持团扇,传递着名字,岂不比风流的淮南书记、苏州刺史要好。常常听东华的古人说,听到江南花下的离愁别恨。何必与天都的人生较量呢?在虚无的楼阁中平等看待,贬谪到尘世的人终究是神仙。花落的怨恨无须再提。
蒋士铨(约1640-约173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云台,晚号梦庵,江苏人,擅长诗文,尤其以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游历、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该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之际,作者通过抒情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通过描绘秦淮河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感受。开头的“记向秦淮水”,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怀旧的氛围中,笛声似乎在耳边回响,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愁苦的意境。接着,通过“雨绉岚皴多偃蹇”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词中“白下柳又添憔悴”一语,更是将自然的凋零与个人的感伤相联系,柳树的枯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而“却到江山奇绝处,遇双鬟都唱袁才子”,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双鬟女子的歌声似乎能唤起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怅惘。
最后几句“楼阁虚无平等看,谪尘寰终是神仙耳”则将作者的思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借景抒情,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秦淮水”是指哪个城市的河流?
词中“白下柳又添憔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袁才子”指的是哪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