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13
燕山亭
作者: 陈洵 〔清代〕
秋气高台,弦索泪零,尽日催吟风雨。
残醉强支,故国登临,啼鹃怨芳无主。
自有伤心,先未拟琵琶能语。从诉。
怜倦客天涯,几多幽素。
凭记天上霓裳,怎知道人间,此时愁苦。
歌停黛敛,髻拥灯斜,流落可堪回顾。
漫说开元,谁料理断宫零谱。
重数。须看取白头如故。
在秋天的高台上,琴弦上泪水如雨,整日都被风雨催促着吟唱。
醉意未消,强撑着去故国游览,啼叫的杜鹃哀怨着花朵无人照料。
心中自有伤感,早已不指望琵琶能诉说我的心情。
怜悯这位在天涯漂泊的旅人,有多少孤独的感慨。
回想天上的霓裳,怎能知晓人间如今的愁苦。
歌声停了,妆容黯淡,灯光斜照,流落的往事令人堪回忆。
漫谈开元时期,谁能料理那断裂的宫廷乐谱。
重温往事,要看白头时光依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见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的高台之上,表达了诗人在故国登临时的愁苦与孤独,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燕山亭》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愁绪的诗作,诗人在高台之上,面对凋零的秋景,内心不禁涌起伤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过往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弦索泪零”“啼鹃怨芳无主”,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无奈的深刻理解。
在“凭记天上霓裳,怎知道人间,此时愁苦”一句中,诗人对比了天上人间的美好与现实的苦楚,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悲凉而又细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苦楚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霓裳”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开元”代表什么时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月下独酌》相比,陈洵的《燕山亭》更为细腻,表现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