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二十一首)

《咏史(二十一首)》

时间: 2025-04-27 17:34:45

诗句

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

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

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

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

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4:45

原文展示:

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
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
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
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
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荜门后面长满了蓬蒿,穷巷中没有马蹄的踪迹。这里有一个抱膝而坐的人,饮食粗糙,难以充饥。荣华富贵不过是浮云而已,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却毫无怨言。即使有人献上美玉,他也只是觉得鄙陋,犹如卞和和宁戚的故事。天子之气并不随意降临,我在半夜时分常常叹息。

注释:

  • 荜门:一种用荜箕编成的门,象征简陋的居所。
  • :遮蔽、掩盖。
  • 蓬蒿:野草,形容环境荒凉。
  • 穷巷绝马迹:穷困的小巷中没有马的踪迹,表明人迹罕至。
  • 抱膝人:抱膝而坐的人,形象孤独。
  • 疏粝:粗糙的食物。
  • 荣华过浮埃:荣华富贵如同浮尘一样短暂。
  • 敝服:破旧的衣服。
  • 鄙卞和:卞和是献玉的典故,宁戚是羞愧的典故,这里指人们对待物质的态度。
  • 天潢:天子的气息。
  • 叹息:感慨、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孟翚,号晦庵,明代初期的政治家、诗人和文学家。他出身于贫寒之家,历经乡试、会试,最终成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参与了多项政治和军事活动。刘基的诗风多为哀伤、沉郁,常常反映他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个人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咏史》系列诗作是刘基在反思历史人物及其命运时创作的。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偏僻地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忧虑,反映了明初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悲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偏僻的环境,引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荒凉、冷清的场景,呈现出诗人对社会边缘人物的同情。紧接着的“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则揭示出这一人物的孤独与贫困,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感。诗的下半部分则通过“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表达了对物质富贵的淡泊,认为荣华富贵如浮云一般,穿着破旧衣服却毫无怨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在后面的典故“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中,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天潢不垂云”则进一步强调了权贵之气并不随意降临,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叹。整首诗在描绘个人困境的同时,隐含了对社会不公和历史变迁的深切反思,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荜门翳蓬蒿:描绘了一个简陋的居住环境,暗示生活的贫困。
  2. 穷巷绝马迹:强调生活的孤立与环境的荒凉。
  3. 中有抱膝人:出现了一个孤独的人物,凸显其无助。
  4. 疏粝不充食:生活的贫困,难以维持温饱。
  5. 荣华过浮埃:荣华富贵如浮尘般短暂,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无奈。
  6. 敝服无愠色:面对贫困,依然保持淡然的态度。
  7. 献玉鄙卞和:借用历史典故,表达对人情的看法。
  8. 扣角羞宁戚:感受到卞和和宁戚的羞耻之感。
  9. 天潢不垂云:感叹权贵的气息不轻易降临。
  10. 中夜起叹息:在夜深人静时,感受到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荣华形容为浮埃,强调其虚幻与短暂。
  • 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强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孤独,强调了对名利的超脱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荜门:象征贫困与简陋。
  2. 蓬蒿:象征荒凉与冷清。
  3. 抱膝人:象征孤独与无助。
  4. 荣华:象征物质生活的追求。
  5. 敝服:象征对名利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荜门”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困
    C. 美丽
    D. 繁华

  2. “荣华过浮埃”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感到满足
    D. 充满野心

  3. “献玉鄙卞和”中的“卞和”指的是: A. 赠送美玉的人
    B. 感到羞愧的人
    C. 贫困的人
    D. 贤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基的《咏史》更显得沉重和悲凉,王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内心的宁静,而刘基则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展现了对现实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基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银结条冠子 尚书命题瓦砚 赠黄校书先辈璞闲居 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退居 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因成四韵 溪隐 笋鞭 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 钓丝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锦花绣草 家谕户晓 齲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惊愕 包含韧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绵薄 一念之误 谦虚谨慎 乛字旁的字 玉盘盂 鳞施 招降纳附 徙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