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1:55
宠辱循环厌宦情,
盖头茅屋手亲营。
清泉横道疑滋穴,
翠袖围居似化城。
不拟身名炫俱泰,
且图心迹遂双清。
半庵闲地如容我,
便足徜徉了一生。
在官场的荣辱之间循环往复,我厌倦了这种宦海的情怀。遮盖头顶的是茅草屋,亲手营造出一片宁静。清泉横流在小道上,似乎滋润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翠绿的衣袖围绕着我的居所,仿佛是一座人间的仙境。我并不想在名声和地位上攀比争辉,只希望心灵的追求能够同时得到满足。在这半间闲适的屋子里,若能容纳我,我便可以在这里徜徉一生,心满意足。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对政治和官场感到失望的时期,作者希望通过隐居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在社会动荡和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回归自然,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的追求。
葛胜仲的《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渴望逃避繁华与纷扰的心灵。诗中“宠辱循环”的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厌倦,接着以“茅屋”和“清泉”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希望在这片清净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
诗中的“翠袖围居似化城”一句,描绘了一个如梦幻般的居所,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喧嚣的世俗中寻找一片净土。“不拟身名炫俱泰”,则是对名利的超然,显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清醒。最后一句“便足徜徉了一生”,更是将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推向了极致,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安享余生,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现淡泊名利的态度,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中“宠辱循环”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不拟身名炫俱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