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一

《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2:31:55

诗句

宠辱循环厌宦情,盖头茅屋手亲营。

清泉横道疑滋穴,翠袖围居似化城。

不拟身名炫俱泰,且图心迹遂双清。

半庵閒地如容我,便足徜徉了一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1:55

原文展示:

宠辱循环厌宦情,
盖头茅屋手亲营。
清泉横道疑滋穴,
翠袖围居似化城。
不拟身名炫俱泰,
且图心迹遂双清。
半庵闲地如容我,
便足徜徉了一生。

白话文翻译:

在官场的荣辱之间循环往复,我厌倦了这种宦海的情怀。遮盖头顶的是茅草屋,亲手营造出一片宁静。清泉横流在小道上,似乎滋润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翠绿的衣袖围绕着我的居所,仿佛是一座人间的仙境。我并不想在名声和地位上攀比争辉,只希望心灵的追求能够同时得到满足。在这半间闲适的屋子里,若能容纳我,我便可以在这里徜徉一生,心满意足。

注释:

  • 宠辱:指荣华与耻辱。
  • 宦情:指官场的情感或生活。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滋穴:滋润土壤的意思,形容清泉的滋养。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象征自然和生机。
  • 双清:双重的清净,心灵和外在环境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对政治和官场感到失望的时期,作者希望通过隐居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在社会动荡和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回归自然,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的追求。

诗歌鉴赏:

葛胜仲的《和少蕴石林谷草堂三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渴望逃避繁华与纷扰的心灵。诗中“宠辱循环”的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厌倦,接着以“茅屋”和“清泉”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希望在这片清净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

诗中的“翠袖围居似化城”一句,描绘了一个如梦幻般的居所,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喧嚣的世俗中寻找一片净土。“不拟身名炫俱泰”,则是对名利的超然,显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清醒。最后一句“便足徜徉了一生”,更是将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推向了极致,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安享余生,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宠辱循环厌宦情:表达诗人对官场荣辱的厌倦。
  2. 盖头茅屋手亲营:描绘简朴的居所,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
  3. 清泉横道疑滋穴:描绘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4. 翠袖围居似化城:营造出理想生活的美好意境。
  5. 不拟身名炫俱泰: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6. 且图心迹遂双清:希望内外双重的清净,追求精神的满足。
  7. 半庵闲地如容我:愿意在此地安居,表达归隐的愿望。
  8. 便足徜徉了一生:愿在这片宁静中度过一生,心满意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袖围居似化城”,把自然环境比作人间仙境。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清泉、茅屋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美和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现淡泊名利的态度,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茅屋:象征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 清泉:代表生命之源和内心的滋养。
  • 翠袖:象征自然的美与生机。
  • 双清:内外环境的和谐,表现心灵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宠辱循环”指的是什么?

    • A. 官场的荣辱
    • B. 自然的循环
    • C. 生活的平静
    • D. 名利的追求
  2. 诗人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 A. 繁华的城市
    • B. 田园的宁静
    • C. 官场的权力
    • D. 学校的知识
  3. “不拟身名炫俱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 A. 渴望名利
    • B. 追求名声
    • C. 对名利的淡泊
    •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表达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葛胜仲与陶渊明,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葛胜仲在诗中更多地强调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描绘理想的自然环境。两者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葛胜仲的语言较为直白,陶渊明则更为含蓄、优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和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四首 其三 金缕曲四首 其二 金缕曲四首 其一 浣溪沙 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情诗其二十八 情诗其二十七 情诗其二十五 情诗其二十一 情诗其二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接木移花 貝字旁的字 大限临头 林寒涧肃 戈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浮生若梦 三剑 第五纵队 母字旁的字 出头 豆字旁的字 桢固 兼收并采 口轻舌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