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09
风流子 赏筝妓崔爱
作者:张翥
梨园供奉曲,卿卿解写入十三弦。
听促弹宝柱,暮催行雨,放娇银甲,春绕飞烟。
可人处凤声啼玉碎,燕尾点波圆。
宜与画看,徽容妍丽,欲裁诗寄,莺思缠绵。
多情曾相遇,归舟字梦里尚记游仙。
好倩钿床纤手,移近尊前。
尽何处教吹,玉箫明月,此情追忆,锦瑟华年。
多少旧愁新恨,知为谁传。
这首诗描写了在梨园中听筝妓崔爱的演奏,感受到她的美丽与才华。诗人通过音乐的优美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她的倾慕与思念。梨园的曲调在她的手中变得生动,仿佛春天的烟雾缭绕。音乐声如凤鸣,令人心醉。诗人想要将这些美好的瞬间化作诗篇寄托情思。两人曾相遇,诗人虽已记得那次梦幻般的相聚,却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再见。回忆中的情感如同月下的箫声,令人怀念,却也带来旧愁新恨,让人不禁思索,这些情感最终会传递给谁。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以抒情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尤其是对女性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环境相对开放,文人墨客对音乐、艺术有着广泛的关注与交流。筝妓作为当时文人雅士交往的一部分,成为诗人们歌颂的对象。
这首《风流子 赏筝妓崔爱》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细腻感受。通过对音乐演奏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筝妓崔爱的才华,也传达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诗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如“凤声啼玉碎”,将音乐的美妙与视觉的美感结合,构建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景。诗人在聆听音乐时,心中涌动的情感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美丽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氛围。通过“归舟字梦里尚记游仙”的描写,诗人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思考,传达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音乐与美人的结合,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短暂,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梨园”指的是:
A. 一种水果
B. 古代表演艺术场所
C. 诗人的家
答案:B
“凤声啼玉碎”中的“凤声”主要指的是:
A. 凤的叫声
B. 美妙的音乐
C. 笑声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十三弦”是指: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诗歌形式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翥的这首诗更为细腻,着重对音乐和美人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却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