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24
辛未九月晦日
作者:周文璞 〔宋代〕
遗体即母身,哀哀勿重陈。
一贻泉壤忧,两见霜露晨。
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
身即未殒灭,强与松柏春。
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
玄鸟已辞社,蓐收方降莘。
拭泪声秋旻,何由酬艰辛。
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人提到遗体即是母亲的身体,哀伤之情无需重复再说。诗人把忧愁留给大地,经历了霜露的洗礼。繁霜和重露涂抹在荆棘上,虽然身体尚未消亡,强烈地感受到了松柏的生机。摇落之中,领悟到天地的仁爱。玄鸟已经离巢,收获季节即将来临。拭去泪水,面对秋天的苍茫,如何才能回报这份艰辛的付出呢?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风格沉郁,富有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辛未年间的九月晦日,恰逢深秋,诗人可能经历了与母亲的离别、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内心充满了忧伤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母亲、对自然的深思。开篇以“遗体即母身”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霜露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以松柏的常青象征生命的坚韧,暗示在逆境中仍然要保持生机与希望。后半部分提到玄鸟和蓐收,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丰收的期待,寓意着即使在悲伤中也要有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尽管生活中充满艰辛,诗人仍然在逆境中寻找生的希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遗体即母身”中的“遗体”指的是谁的身体?
A. 诗人的
B. 母亲的
C. 朋友的
D. 自然的
“玄鸟已辞社”中的“玄鸟”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燕子
B. 鹅
C. 鸽子
D. 麻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母亲的思念和生命的感悟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