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0:39
识见超然地位高,人言情伪察秋毫。一些疾病生心腹,明鉴当台不可逃。
这首诗意在表达一种超然的观察和洞察力,作者认为人们的言辞常常虚伪而难以真实地看透细微的事物。内心的疾病如同潜伏的病痛,无法逃避,只有明察秋毫,才能看清真相。
“明鉴当台”中的“明鉴”可以与古代的明镜相提并论,寓意能够透彻地看清事物的本质。而“秋毫”则出自《孟子》中的“秋毫之末”,强调对微小事物的观察与辨别能力。
陈普,字子明,号千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因其作品流传较少而知名度较低。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风格较为沉稳内敛,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现象普遍存在,作者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世事的观察与思考,提醒人们要有更深刻的自我反省与认知。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首句“识见超然地位高”就为整首诗奠定了高远的基调,强调了观察者的超然地位与广阔的视野,这使得他能洞察人世间的种种虚伪与伪善。而接下来的“人言情伪察秋毫”则转向对人心的深刻剖析,指出人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难以看透事物的真相。这里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心浮躁的无奈与批判。
第三句“一些疾病生心腹”则引入了内心深处的隐痛,寓意着那些潜在的、难以言说的心灵创伤。最后一句“明鉴当台不可逃”则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强调了明智与真实的重要性,暗示在面对内心与外在的挑战时,只有通过明辨与反思,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推进,情感上也从观察转向反思,最后达到一种警醒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现实性。诗中的意象交织着人心的复杂与生活的多面,使人不禁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观察与反思,强调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一颗清明的心,认识自我,洞察他人,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秋毫”最初出自于哪个经典?
填空题: 诗中提到“识见超然地位高”,强调的是_____的观察能力。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明鉴当台不可逃”意味着面对真相时可以轻松逃避。(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