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6:32
秋夜雨
云头电掣如金索。须臾天尽帏幕。
一凉恩到骨,正骤雨盆倾檐角。
桃笙今夜难禁也,赖醉乡情分非薄。
清梦何处托。又只是故园篱落。
秋夜的雨,乌云翻滚,闪电如金绳般划破天际,转眼间,天空便被黑暗的帷幕所笼罩。
一阵凉意透入骨髓,正当倾盆大雨从屋檐倾泻而下。
今夜的桃笙乐声难以奏响,幸好醉乡的情感并不薄弱。
清梦又能寄托于何方?不过是故乡的篱笆与落叶。
吴潜(约1090年-约1150年),字仲明,号清斋,宋代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常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秋夜雨》写于吴潜游子生涯的某个秋夜,夜雨带来的寒意和孤独,使他深感思乡之情。此时正值宋代,国家动荡,诗人常常在外漂泊,借雨夜抒发对故乡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慨。
《秋夜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端用“云头电掣如金索”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氛围,闪电划破夜空,似乎预示着心中难以平息的思绪。接着“须臾天尽帏幕”,将黑暗的天空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急迫的氛围。
“一凉恩到骨”则通过身体的感知传达出秋夜的寒意,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雨水倾泻而下,仿佛象征着他心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回忆起故乡的桃笙乐声,尽管“今夜难禁”,但“赖醉乡情分非薄”显示出对故乡情感的依恋。
最后两句“清梦何处托”,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寄托和对故乡的思念,结束在一个令人沉思的意境中。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成功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个体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孤独处境的感慨,通过对秋夜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反映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渴望。
《秋夜雨》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多地体现了夜晚静谧的情感,而《秋夜雨》则通过暴雨烘托出一种压抑与孤独的氛围,反映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现手法。
这些参考书目或文章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