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9:42
初三夜听雨作
作者: 潘祖荫 〔清代〕
秋声撼枕不成眠,
忽听潇潇到耳边。
已自无尘何待洗,
偶因有漏欲参禅。
露华净拭銮坡道,
云树遥生帐殿烟。
陡忆横塘篷底话,
廿年无梦上吴船。
秋夜的声音摇动着枕头,我无法入眠,忽然听到潇潇的雨声在耳边响起。既然心中已经无尘,何必再去清洗呢?偶然因为漏雨,想起了要参禅。露水的华光清澈地拭去殿道上的尘埃,远处的云树在帐篷的烟雾中若隐若现。突然想起在横塘篷下聊天的情景,二十年来无梦地漂泊在吴船上。
《初三夜听雨作》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古诗,通过雨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诗的开头以“秋声撼枕不成眠”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孤独的夜晚,秋秋的气息令人感到一丝凉意。这种孤独与不安,不仅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更是内心的挣扎。接下来“忽听潇潇到耳边”,雨声的细腻如同心灵的低语,带来了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已自无尘何待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意识到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清洁更为重要。而“偶因有漏欲参禅”则表明了他想要通过禅修来寻求心灵的解脱。这种从外在的听觉引发的内心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意象如“露华净拭銮坡道”和“云树遥生帐殿烟”,则将诗人那种宁静与自然的感受进一步深化,构建了一幅美丽而又神秘的画面。最后的“陡忆横塘篷底话,廿年无梦上吴船”则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二十年的漂泊,仿佛是一场无梦的旅程,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上,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令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内心的平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在孤独与宁静中,内心的冲突与寻求,旨在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