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7:46
江上望皖公山
作者: 李白 〔唐代〕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奇特的山峰从云端拔出,
秀丽的树木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皖公山安静而美丽,
巍峨的山峰令人心醉。
我独自在沧江之上游览,
整天感到无趣乏味。
但我只喜爱这高耸的山岭,
如何才能寻求那灵异之境呢?
默默地遥相许诺,
心中想去却无法实现。
待我炼成还丹,
再投身归来此地。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洁境界的追求。诗中体现了他对皖公山的赞美,以及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江上望皖公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李白通过对皖公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渴望。开头的“奇峰出奇云”一句,便奠定了诗的基调,奇特的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更加神秘和高远,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下来的“秀木含秀气”则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树木的秀丽与清新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然而,李白的内心并不止于此,他在“独游沧江上”中表达了独自游览的孤独感,整日的淡无味让他感到失落,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后文中的“但爱兹岭高”显得格外突出。李白对皖公山的崇敬和向往,与他在现实中感到的无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在后半段,李白引入了“还丹”的意象,暗示他对道教修炼的向往,象征着他希望通过修行达到更高的境界,最终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绘中,交织着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渴望,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皖公山的美丽与个人追求的矛盾,表现出李白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叹,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奇峰出奇云”主要描绘的是:
“待吾还丹成”中的“还丹”象征着: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