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句 其十二

《句 其十二》

时间: 2025-04-23 16:28:02

诗句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一点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8:02

原文展示: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一点头。

白话文翻译:

文章自古以来就没有确凿的凭据,只希望那位穿红衣服的官员能够点头认可。

注释:

  • 文章:这里指的是文人所写的文章或诗词。
  • 自古无凭据:从古至今,文章的真伪、价值往往没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
  • 朱衣:指的是官员,古代官员常穿红色衣服。
  • 一点头:表示同意或认可的动作。

典故解析:

“朱衣”一词常见于古代诗文中,用来代指官员或权贵。在古代,文人常常寄希望于权贵的赏识与认可,以此证明自己的文章价值。这里表达了文人对权威的依赖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香祖,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词等多种文学形式,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学繁荣之际。文人地位日益重要,但他们的作品常常受到当权者的影响。诗中表达了文人对权力的期待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而深刻,字数虽少,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诗人在诗中直言文人所写的文章缺乏真实的凭据,暗示了文学创作的艰辛与无奈。文章的价值往往取决于社会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又往往依赖于权力。尤其是“朱衣一点头”,更是表达了文人对官场的依附与期待。可以看出,诗人对文人处境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复杂。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但情感却层次分明,既有对文人身份的认可,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自古无凭据”:强调了文人的写作与认可之间的矛盾,文章的价值往往难以凭借实证来确认。
  • “唯愿朱衣一点头”:表达了文人对权贵认可的渴望,期望得到上级的肯定,从而使自己的创作获得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的形式,使得语言更为精炼。
  • 象征:朱衣象征着权威与认可,突出文人向权贵的依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人在历史长河中对自我价值的迷茫与对权威的依赖,揭示了文学创作与社会认可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章:象征文人的创作与思想。
  • 朱衣:象征权力与认可。
  • 一点头:象征认可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衣”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官员
    C. 学者
    D. 商人

  2. 诗中表达了文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权力
    C. 认可
    D. 名声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 A. 自然
    B. 人生
    C. 文人与权威的关系
    D. 家庭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欧阳修与苏轼的诗作对比:两位北宋的文人都关注社会与自我价值的关系,然而欧阳修更显得依赖于权威,而苏轼则展现出更多的个性与反叛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滕寺丞归苏州 依韵和马都官春日忆西湖寄陆生 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及序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昆山 自和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 蒙谷 春风 逢王公慥太博 雷秘校入阙拟官时将登舟过辇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包含亿的词语有哪些 琐尾流离 包含翁的成语 騃童钝夫 雨盖 包含翥的成语 章往考来 殳字旁的字 阴石 子为父隐 己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回瞋作喜 惫衿 怙恩恃宠 妄下雌黄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