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湘中弦

《湘中弦》

时间: 2025-05-03 05:40:03

诗句

凉风袅袅月粼粼,竹色兰香秋水滨。

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40:03

原文展示:

湘中弦 高启 〔明代〕 凉风袅袅月粼粼,竹色兰香秋水滨。 一夜猿声流泪尽,黄陵祠下泊舟人。

白话文翻译:

凉风轻轻吹拂,月光如水波般闪烁,竹林的绿色与兰花的香气在秋水边交织。 一夜之间,猿猴的哀鸣似乎让人泪流满面,黄陵祠下停泊着船只的人们。

注释:

字词注释:

  •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粼粼:形容水波闪烁的样子。
  • 黄陵祠:指位于湖南岳阳的黄陵庙,祭祀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

典故解析:

  • 黄陵祠:黄陵庙是纪念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的地方,传说她们因舜帝去世而投湘水自尽,成为湘水之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湘江边的夜景,通过凉风、月光、竹色、兰香等自然元素,以及猿声、黄陵祠等人文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湘江夜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古代传说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江夜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凉风、月光、竹色、兰香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氛围。猿声的哀鸣与黄陵祠的传说相结合,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湘江夜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古代传说的怀念。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凉风袅袅月粼粼”,通过“袅袅”和“粼粼”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凉风和月光的动态美。
  • 第二句“竹色兰香秋水滨”,以“竹色”和“兰香”两个意象,展现了秋水边的自然美景。
  • 第三句“一夜猿声流泪尽”,用“猿声”和“流泪”表达了夜晚的哀愁。
  • 第四句“黄陵祠下泊舟人”,通过“黄陵祠”和“泊舟人”两个元素,引入了人文背景,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粼粼”比喻月光如水波般闪烁。
  • 拟人:如“一夜猿声流泪尽”,将猿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湘江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古代传说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历史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清新。
  • 月光:代表着夜晚的神秘和美丽。
  • 竹色: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清新。
  • 兰香:代表着自然的芬芳和高雅。
  • 猿声:象征着夜晚的哀愁和孤独。
  • 黄陵祠:代表着历史和传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陵祠”是指什么地方? A. 湖南岳阳 B. 江苏苏州 C. 湖北武汉 D. 江西南昌

  2. 诗中的“一夜猿声流泪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3. 诗中的“月粼粼”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描绘了岳阳楼和湘江的美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湘中弦》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湘江的美景,但高启的诗更加注重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长相思 其一 西窗烛 雨霁江行自度 摸鱼儿 怀云崖陈乘车东甫,时游湘潭 江城子·嫩黄初染绿初描 西窗烛(雨霁江行自度) 献沈詹事 灵鉴院 读玉峰书城叶夫人诗因步其韵 中秋对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纤碎 承答 杞人之忧 色开头的成语 细乐 从中渔利 肆体 齒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超尘出俗 覆鞠 鸡豚同社 鹊桥相会 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