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9:24
明月多情上绮疏。伴侬无寐四更馀。朦胧世态休看镜,撩拨清愁且著书。萤火暗,雁声孤。露光浮白夜凉初。桂宫曾寄千千信,为问仙娥忆得无。
明亮的月亮多情地洒落在华丽的窗户上。伴着我无眠的夜晚已过了四更。模糊的世态不必再照镜子,拨动着清愁我便开始写书。萤火虫的光暗淡,孤雁的叫声凄凉。露水的光辉浮动在夜空,初秋的夜晚渐渐变凉。桂宫曾寄出千封信,想问那仙女是否还记得我。
作者介绍:文廷式,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既有清新脱俗的自然描写,也有深沉细腻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作者生活中的某一时刻,可能是在月夜独自思考,感慨世事无常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因此写下了此诗。
这首《鹧鸪天》以月亮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深夜时分的孤独与思索。诗歌开篇便以“明月多情”引入,既象征着诗人的情感深邃,也引导读者感受到那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中提到的“无寐”与“四更”,让人感受到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无奈。在这个朦胧的夜晚,诗人不愿意再去“看镜”,反而选择了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积极应对。
随着诗意的展开,萤火虫的暗淡和孤雁的哀鸣,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丰富,既有对夜色的描写,也有对人孤独感的深刻体验。最后,诗人寄托了对仙娥的思念,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伴侬无寐四更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桂宫曾寄千千信”中提到的“桂宫”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李清照的风格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浓烈,而文廷式的《鹧鸪天》则更注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