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

《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

时间: 2025-07-26 22:20:32

诗句

客身移宿浦云东,孤馆残灯与旧同。

夜静空江无落叶,雨声惊不似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20:32

原文展示:

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 高启 〔明代〕

客身移宿浦云东,孤馆残灯与旧同。 夜静空江无落叶,雨声惊不似山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作为客人的我,从西山搬到了江边的住所,夜晚听着雨声有所感触。独自住在旅馆里,只有残灯相伴,情景与往常一样。夜深人静时,江面上没有落叶的声音,雨声虽然惊动人心,却不像在山中那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身:指诗人自己,作为旅人或客人。
  • 移宿:搬家,换住处。
  • 浦云东:指江边的云东,可能是地名或泛指江边。
  • 孤馆:孤寂的旅馆。
  •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 夜静:夜晚非常安静。
  • 空江:空旷的江面。
  • 落叶:树叶落下。
  • 惊:惊动,打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感受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此诗可能是在他旅居或迁徙时所作,表达了对新环境的感受和对旧地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在从西山搬到江边住所时,夜晚听到雨声所写。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旧地的留恋,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迁徙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首句“客身移宿浦云东”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旅人身份和迁徙的动作,而“孤馆残灯与旧同”则加深了孤独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雨声的描述,对比了江边与山中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旧地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身移宿浦云东”:诗人作为旅人,从西山搬到了江边的住所。
  2. “孤馆残灯与旧同”:独自住在旅馆里,只有残灯相伴,情景与往常一样。
  3. “夜静空江无落叶”:夜深人静时,江面上没有落叶的声音。
  4. “雨声惊不似山中”:雨声虽然惊动人心,却不像在山中那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江边与山中的雨声,突出了诗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旧地的怀念。
  • 拟人:“雨声惊”赋予了雨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迁徙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通过对比新旧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旧地的留恋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馆:象征孤独和旅人的漂泊。
  • 残灯:象征即将结束的时光和孤独的陪伴。
  • 空江:象征空旷和寂静。
  • 雨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和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2. “孤馆残灯与旧同”中的“孤馆”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家 B. 旅馆 C. 山中的房子 D. 江边的房子
  3. 诗中提到的“雨声惊不似山中”是因为什么? A. 雨声更大 B. 雨声更小 C. 雨声不同 D. 雨声相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雨声,但情感和环境不同。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山中的自然景色,与诗中的山中意象相呼应。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始自西山移寓江渚夜闻雨有作》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对比,前者表达孤独和怀念,后者表达喜悦和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山中别庞十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 送韦十二兵曹 咏史 留别岑参兄弟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 上马当山神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杂兴 送朱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鬥字旁的字 孤劭 龙鸣狮吼 乐分龙赵 枝外生枝 二字旁的字 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清新俊逸 五结尾的成语 濎濙 田舍子 卜字旁的字 坐墩 义旨 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瓜李之嫌 包含暧的词语有哪些 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