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念奴娇(暮秋登石桥追和祝子权韵)

《念奴娇(暮秋登石桥追和祝子权韵)》

时间: 2025-04-27 13:56:24

诗句

十年湖海,叹潘郎憔悴,无心云阁。

强起登临惊暮序,目极清霜摇落。

散发层阿,振衣千仞,浩荡穷林壑。

B879寥无际,镜天收尽云脚。

长啸声落悲风,想沧洲万里,当年归约。

回首区中无限事,此意谁同商略。

欲驾飞鸿,翩然独往,汗漫期相诺。

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24

念奴娇(暮秋登石桥追和祝子权韵)

作者: 毛幵 〔宋代〕


原文展示:

十年湖海,叹潘郎憔悴,无心云阁。
强起登临惊暮序,目极清霜摇落。
散发层阿,振衣千仞,浩荡穷林壑。
寥无际,镜天收尽云脚。
长啸声落悲风,想沧洲万里,当年归约。
回首区中无限事,此意谁同商略。
欲驾飞鸿,翩然独往,汗漫期相诺。
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十年的湖海漂泊,感叹潘郎的憔悴,心中对云阁无所依恋。勉强起身,登上桥头,惊醒了这暮色的序曲,目光所及,清霜摇落。散发在层峦叠嶂之间,衣袂飘飘,浩荡穿越林壑。四周寥寥无际,镜面般的天空收尽了云的影子。长啸声随悲风而落,想起遥远的沧洲,曾经的约定在心头涌现。回首往事,无限感慨,此情此意又有谁能共商?想要驾驭飞鸿,翩然独往,希望能有约定的相会。为何滞留在此,让双鬓渐渐如鹤般白头?


注释:

  • 潘郎: 指潘岳,古代诗人,因其诗作感情深沉而被称誉。
  • 云阁: 指高远的山阁,象征高洁的理想和追求。
  • 散发层阿: 散发披肩,形容形象的洒脱。
  • 千仞: 高山,形容山势的险峻。
  • 镜天: 比喻如镜子般平静的天空。
  • 沧洲: 指遥远的地方,象征追求理想的远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毛幵,字君美,号景道,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的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秋冬之际,作者在登桥时感受到自然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词的开头以“十年湖海”引出,沉重的时间感蕴含着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接着通过“强起登临惊暮序”的描写,展现了在苍茫的秋冬景色中,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眷恋。全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壮阔的气氛。

尤其是“长啸声落悲风”,声与风的结合,象征着一种无奈的悲歌,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以问句结束,既是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理想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年湖海,叹潘郎憔悴,无心云阁。”: 叹息十年间的漂泊,感叹昔日的潘郎已憔悴,心中对高远理想的无奈。
    • “强起登临惊暮序,目极清霜摇落。”: 勉强站起,登高望远,却惊扰了暮色的宁静,眼前清霜摇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散发层阿,振衣千仞,浩荡穷林壑。”: 描述自然的壮美,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
    • “寥无际,镜天收尽云脚。”: 形容空旷的天空,象征着无尽的孤独。
    • “长啸声落悲风,想沧洲万里,当年归约。”: 长啸与悲风相伴,勾起对理想与往事的追忆。
    • “回首区中无限事,此意谁同商略。”: 反思往事,感慨无人能同享此情。
    • “欲驾飞鸿,翩然独往,汗漫期相诺。”: 期盼能有约定之行,渴望自由。
    • “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 反问为何滞留,双鬓如鹤白,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凋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空比作镜子,映衬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 对仗:如“散发层阿,振衣千仞”,展现语言的和谐美。
    • 拟人:将长啸声拟人化,传达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往昔的怀念,流露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湖海: 象征漂泊与远行,隐喻人生的艰难。
  • 云阁: 代表理想与追求,象征高远的志向。
  • 清霜: 代表时光的流逝,象征人生的无常。
  • 飞鸿: 代表自由与希望,渴望超越现实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潘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潘岳
    • D. 白居易
  2. 诗人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与轻松
    • B. 孤独与思考
    • C. 激昂与愤怒
    • D. 忧伤与绝望
  3. “滞留何事”中的“滞留”是什么意思?

    • A. 前进
    • B. 停留
    • C. 消失
    • D. 旅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更显豪放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词大观》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鹿鸣筵饯诸秀才赴举 已落牡丹 礼局致斋 累夕大风 寿上人南游 寄题相台太尉韩公昼锦堂 废郑河 北楼 奉节朱尉 转运彭季长学士小集数辞宴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弄月嘲风 見字旁的字 明火执杖 竹路 做小服低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而字旁的字 那塌儿里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没嘴的葫芦 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称锤落井 乛字旁的字 龙蠖 一节一行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陈师鞠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