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李正议见贻

《答李正议见贻》

时间: 2025-05-02 04:44:37

诗句

如公举世几何人,八十年龄自在身。

处俗不绕诸有相,持心肯受一微尘。

逢僧便出衣中宝,待士多陈席上珍。

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37

原文展示

答李正议见贻
作者:韩维
如公举世几何人,八十年龄自在身。
处俗不绕诸有相,持心肯受一微尘。
逢僧便出衣中宝,待士多陈席上珍。
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的看淡。诗人提到,像公这样的人在世上有多少呢?即便活到八十岁,依然能自在地生活。身处世俗环境,却不被外物所缠绕,心中能够容纳哪怕一微小的尘埃。遇到和尚时,总是愿意拿出衣服里珍贵的宝物,待客时也能在席上呈现美好的珍品。在这个火宅般的世间,不必对生活的苦恼感到厌倦,因为不离开当下的处境,恰恰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注释

  • 如公:指代某位高洁的人。
  • 八十年龄:活到八十岁。
  • 诸有相:指世间的一切事物。
  • 微尘:比喻细小的烦恼或杂事。
  • 火宅:比喻世间的苦难与烦恼。
  • 岂非神:难道不是一种神圣的状态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字公度,号少游,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哲理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正议赠送给韩维的场合,表达了诗人对李正议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哲学思考。首句“如公举世几何人”,引入了对高洁之人稀少的感慨,接着以“八十年龄自在身”说明,即使人活到八十,依然可以心境自在,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一过程中,既感慨世俗的纷扰,又强调持心的重要。他不被外物所缠绕,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逢僧便出衣中宝”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于真正价值的理解,遇到高人时愿意分享内心的宝藏;而“待士多陈席上珍”则体现了诗人的待人之道,善待朋友,乐于分享。最后两句“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敬畏,正是人生的智慧所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如公举世几何人”:感叹有多少人如你般高洁。
    • “八十年龄自在身”:活到八十岁也能自在。
    • “处俗不绕诸有相”:在世俗中不受物质束缚。
    • “持心肯受一微尘”:心中能包容一点小烦恼。
    • “逢僧便出衣中宝”:遇到高人愿意分享。
    • “待士多陈席上珍”:待人热情,珍惜友谊。
    • “火宅未须生厌苦”:在世间不必厌烦苦难。
    • “不离当处岂非神”:不离当下即是神圣的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俗比作“火宅”。
    • 对仗:如“逢僧便出衣中宝,待士多陈席上珍”。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倡导以一种高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

意象分析

  • “公”:象征高洁的人。
  • “微尘”:象征生活中的小烦恼。
  • “火宅”:象征世间的苦难与纷扰。
  • “衣中宝”:象征内心真实而珍贵的财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命的苦难
    • B. 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C. 友谊的重要性
  2. 诗中“火宅”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建筑
    • B. 世间的苦难
    • C. 心灵的安宁
  3. 韩维的写作风格如何?

    • A. 豪放激昂
    • B. 清新隽永
    • C. 哀伤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韩维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韩维更倾向于表达一种哲学性和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诗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韩维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传 豆荚 河传 煨芋 河传 五色莺粟 河传 祝九宗伯枉过戏赠 河传 河传 河传·同伴 河传 河传 晓行送客 河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迹结尾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无立锥之地 笼山络野 毛字旁的字 鱼信雁书 提手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遮天映日 冲劲 唱高调 诱谲 跖空 竞拍 江天一色 包含坂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主的成语 腹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