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37
答李正议见贻
作者:韩维
如公举世几何人,八十年龄自在身。
处俗不绕诸有相,持心肯受一微尘。
逢僧便出衣中宝,待士多陈席上珍。
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的看淡。诗人提到,像公这样的人在世上有多少呢?即便活到八十岁,依然能自在地生活。身处世俗环境,却不被外物所缠绕,心中能够容纳哪怕一微小的尘埃。遇到和尚时,总是愿意拿出衣服里珍贵的宝物,待客时也能在席上呈现美好的珍品。在这个火宅般的世间,不必对生活的苦恼感到厌倦,因为不离开当下的处境,恰恰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作者介绍:韩维,字公度,号少游,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哲理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正议赠送给韩维的场合,表达了诗人对李正议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哲学思考。首句“如公举世几何人”,引入了对高洁之人稀少的感慨,接着以“八十年龄自在身”说明,即使人活到八十,依然可以心境自在,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一过程中,既感慨世俗的纷扰,又强调持心的重要。他不被外物所缠绕,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逢僧便出衣中宝”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于真正价值的理解,遇到高人时愿意分享内心的宝藏;而“待士多陈席上珍”则体现了诗人的待人之道,善待朋友,乐于分享。最后两句“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敬畏,正是人生的智慧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火宅”指的是什么?
韩维的写作风格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