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39
君家瘿木樽,丑怪不可状。
自非好事者,弃置等盆盎。
作诗一千言,引类何其壮。
且思高世士,遗以资雅尚。
曰予林壑性,受此颇宜当。
我今衰病馀,卷缩就间放。
才非时用宜,兹器正相况。
敢邀高世名,自触讥与谤。
再拜谢佳意,君何授之妄。
你家的瘿木樽,丑陋得无法形容。
除了那些好事者,没人会将它视为宝贝。
我写了一千言的诗,想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想想那些高士,留下的雅致之物。
我自认为与山林相契合,接受这个樽是合适的。
如今我已衰老多病,只能在小地方安放。
我的才华并不适合这个时机,而这个器具正好相配。
我敢于追求高名声,反而招来讥讽与谴责。
再次拜谢你的好意,君子为何要将其交给我这样的人?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活跃于南宋初期。他的诗风多情而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维晚年,正值他身体衰弱、境遇困顿之际,表达了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与自身处境的无奈。
这首诗以瘿木樽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美和雅致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开篇对瘿木樽的描绘,充满了对丑陋事物的反思,表面上看似在批评,实际上折射出诗人内心对“雅”的渴望。诗中反复提到“高世士”与“雅尚”,表现了诗人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但同时又自谦自己的才华与时机,折射出他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反思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名声与评价的深刻思考。尽管诗人渴望被认同,但对外界的讥讽与谤言的敏感,使得他在追求的过程中倍感压力。全诗在风格上显得沉重而蕴藉,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对美与丑、名与利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对瘿木樽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恶
C. 无所谓
D. 崇拜
诗中提到的“高世士”主要指:
A. 追求高雅的人
B. 贫穷的人
C. 普通百姓
D. 不务正业的人
诗的主要主题是:
A. 名利追求
B. 自然美
C. 人生无奈与追求
D. 友情
答案:1.B 2.A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