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1
修行不落与不昧,
尽作野狐涎唾腥。
拾取娘生穷相口,
拶开云路吸雷霆。
修行的核心在于不迷失和不昧昧,
然而却全是些野狐的涎水和唾沫腥味。
我拾起母亲生前的愁苦,
撬开云间的道路,吸取雷霆的力量。
释端裕是宋代著名的禅僧和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致力于弘扬禅宗思想。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对世俗的超越。
本诗作于禅宗修行的过程中,反映了作者对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俗繁杂事物的批判。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界诱惑的抵抗。
这首诗从修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内心觉悟的追求与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开篇的“修行不落与不昧”明确了诗的主题,强调在修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和觉悟。而“尽作野狐涎唾腥”则以野狐的比喻,揭示出那些虚伪和无用的事物,暗示人们在修行中常常会被这些表象所迷惑。
接下来的“拾取娘生穷相口”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世间的苦痛与生存的艰辛,母亲的形象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反思。最后两句“拶开云路吸雷霆”则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觉悟的渴望,象征着通过艰难的努力,最终获得强大的内在力量。这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挣扎与追求,既有对世俗的反思,也有对真理的渴望,值得读者深思。
整首诗以修行为核心思想,反映出人们在追求内心觉悟的过程中,必须抵抗外界的诱惑与纷扰,努力向真理靠近。
诗中提到的“修行不落与不昧”是什么意思?
A. 不迷失于世俗
B. 追求财富
C. 享受生活
“野狐涎唾腥”中“野狐”比喻什么?
A. 忍耐
B. 虚伪的人
C. 友好的伙伴
“拶开云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修行的渴望
C. 对财富的追求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释端裕的这首诗更侧重内心的修行与对世俗的批判,而王维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离别的伤感。两者都展现了深刻的哲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