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6:4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45:42
闻冯柳东登府乞休归里
—— 方坰 〔清代〕
半年暂酌桃溪月,
千里俄归长水居。
幸免折腰为俗吏,
径思高枕卧衡庐。
竹垞秋老间移艇,
梅里花深伴著书。
谁识故人容鬓改,
岁寒依旧上征车。
半年间我偶尔在桃溪边饮酒,
千里之外我将返回我的长水居所。
幸好我没有为了世俗的官职而低头屈膝,
我只想在高枕无忧中安然卧于衡庐。
秋天的竹林已经渐渐老去,我在间隙中移动小艇,
梅花深处伴我书写文章。
谁能识得旧友的容颜与鬓发已改,
在岁寒之际,我依旧上征车,出征远方。
方坰,清代诗人,生活于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方坰的诗风独特,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这首诗作于方坰即将归隐的时刻,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桃溪、长水等意象,体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清淡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官职的拒绝。诗的开头通过“半年暂酌桃溪月”展现了作者在桃溪边的闲适生活,构建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千里俄归长水居”,表达了他即将返回故乡的喜悦之情。他的生活理念与当时社会的官场生态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幸免折腰为俗吏”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与拒绝。
在表达对归隐生活向往的同时,诗中蕴含的深情也不容忽视。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竹垞秋老间移艇”与“梅里花深伴著书”,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学习、思考的过程,强调了归隐生活的丰富与充实。最后一句“岁寒依旧上征车”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对旧友的怀念,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场的种种不满,展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拒绝,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独立与对世俗的反思。同时,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诗中“半年暂酌桃溪月”中的“桃溪”指的是:
A. 一种酒
B. 一条河流
C. 一位朋友
D. 一种植物
“幸免折腰为俗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世俗官职的拒绝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岁寒依旧上征车”暗示了:
A. 诗人将继续出征
B. 诗人对岁月的感慨
C. 诗人对生活的满足
D. 诗人对旧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