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05
长相思二首 其一
作者:龚自珍 〔清代〕
山溶溶。水溶溶。如梦如烟一万重。
谁期觉后逢。恨应同。誓应同。
同礼心经同听钟。忏愁休更慵。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如梦、如烟的景象,给人一种无尽的迷离感。谁会料想到在这样的景色中会与人重逢,心中的恨与誓言应该是相同的。我们同在这片天地,同听那钟声,内心的烦恼也不再懒散。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熙斋,晚号自珍,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龚自珍的诗风清新,兼具理性与感性,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借助山水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长相思二首 其一》以清新流畅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诗的开头通过“山溶溶”和“水溶溶”两句,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惆怅。接着“谁期觉后逢”一句,表现了诗人与故人重逢的期待与无奈,暗示了时光流逝后情感的交错与复杂。
“恨应同,誓应同”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共鸣,尽管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彼此的情感依旧相通。最后的“同礼心经同听钟”则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回忆的渴望,虽有烦恼,但内心依旧愿意追求那份纯粹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龚自珍对人生命运的感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溶溶,水溶溶”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意境?
“恨应同,誓应同”中的“同”字意味着什么?
诗中的“同礼心经同听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