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30
怅神光奕奕,天上良宵。
花露湿,翠钗翘。
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
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
人未老,鬓先雕。
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
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
惆怅的神情在明亮的星光下,良辰美景在天上。
花上的露水湿润了翠绿色的钗子。
微风吹动着鸾扇的影子,愁绪满满地笼罩着紫云的车轱辘。
怨恨只能遥相望,虽有一水相隔,却仍有三座桥。
朱弦声寂静,心中思绪绵延无尽。
人尚未老,鬓发却先行斑白。
翻腾的世事让人惊愕,巧妙的技艺如鲛绡般细腻。
凉夜漫漫,箫声哽咽,篆香飘散在空中。
王恽,元代诗人,生于元代初期,字子华,号山农,出身名门,早逝于壮年。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为主,风格清新秀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奠子》创作于王恽的晚年,正值社会变迁、个人感慨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青春逝去、世事变迁的惆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三奠子》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诗人在明亮的星空下,回忆起往昔的美好,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思索。开头两句以“怅神光奕奕,天上良宵”引入,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随后描绘出花露湿润、翠钗翘起的细腻画面,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以“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呈现出内心的愁苦,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相见的无奈。尤其是“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更是将思念的距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景而发,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富有音乐美感的朱弦声与箫声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
整首诗以惆怅为基调,表达了对青春、爱情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中“怅神光奕奕”意指:
A. 美好的夜晚
B. 愁苦的心情
C. 明亮的星光
D. 繁华的景象
“朱弦寂寂”中“朱弦”指的是哪种乐器?
A. 古筝
B. 琵琶
C. 二胡
D. 琴
诗中提到的“隔三桥”意象主要表达了:
A. 美好的回忆
B. 思念的距离
C. 生活的乐趣
D. 友情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