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5:58
忆昨携儿寄小轩,
儿今何在小轩存。
唤爹若有褰裳语,
恋母犹多泪席痕。
两树桃花飞痛血,
一山松影护游魂。
销凝良久忽如见,
我与同归家处村。
回想昨天我带着儿子寄居在小轩,
如今儿子何在,小轩依旧存在。
如果唤爹,是否会有褰裳的言语?
对母亲的思念,泪水依旧留下席上的痕迹。
两棵桃花飞舞,如同血泪般痛苦,
一座山的松影庇护着游荡的灵魂。
凝视良久,恍若见到,
我与他共同回归故乡的小村庄。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多以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尤其是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对儿子和母亲的思念,展现了家庭的温情和人对故土的依恋。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忆昨”引入,展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带着儿子在小轩的日子,似乎是温暖和幸福的象征。然而,随着“儿今何在”的发问,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儿子的思念浮现而出。接下来的“唤爹若有褰裳语”,不仅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也暗示了对家族传承的期盼。
诗中“泪席痕”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泪水留下的痕迹道出了一种无法释怀的痛苦。后面两句中,桃花与松影的意象交错,桃花的美丽与痛苦形成鲜明对比,松影则传达出一种安静的庇护感,似乎在诉说着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
最后两句“销凝良久忽如见,我与同归家处村”,突显了对故乡的归属感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仿佛在瞬间又重回那个温暖的家。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怀念与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亲情的思考与怀念,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无奈与思念。
诗中提到的“小轩”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情感
c) 一棵树
“泪席痕”表达了作者对谁的思念?
a) 父亲
b) 母亲
c) 儿子
诗中的桃花象征了什么?
a) 爱情
b) 痛苦
c) 美好与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