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0:20
晚泊江口登燕子矶
作者:任大椿 〔清代〕
近暝泊回渚,舍楫步山陬。
过寺地逾旷,近壁矶忽遒。
岩寂语易喧,日邃声如留。
船火乍通陆,夜渔忘故洲。
初至俯近林,既定闻远流。
落月与江邈,去去神夷犹。
持此荡尘虑,延伫情悠悠。
未谢秣陵境,飒然惊暮秋。
愿延阮公屐,领此山林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口晚泊的情景。傍晚时分,船停靠在回旋的水湾,我放下船桨,步行到山边。经过寺庙时,周围的空旷让我感到心情放松,靠近山壁的岩石也显得格外坚固。岩石静谧,偶尔有声音传来,日落时分,声响仿佛留在了空中。船上的火光忽然照亮了陆地,夜幕降临,我忘记了故乡的渔村。初到此地,俯瞰近处的树林,耳边已能听到远处的流水声。落月与江水遥远相接,渐行渐远,神情也随之闲适。手持此时的宁静,沉浸在悠远的情思中。未曾离开秣陵的境地,心中却已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希望能请阮公来此,领我游览这幽静的山林。
任大椿(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仲华,号古山,江苏人。他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晚泊江口登燕子矶》写于诗人游历之际,表现了他在江边泊船时的所见所感。正值秋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江边的宁静与思索。开头的“近暝泊回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夜幕的降临,诗人用“舍楫步山陬”表现出他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的渴望。在描写寺庙与岩石的时候,诗人用“逾旷”与“矶忽遒”等词语,传达出一种开阔而又坚实的感觉,似乎在与自然对话。
接下来的“日邃声如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留恋,而“船火乍通陆”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诗人在船上点燃的火光,照亮了周围的景物,也照亮了他内心的思绪。“夜渔忘故洲”一语,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放下。
整首诗在清幽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宁静与悠远的情感。结尾的“愿延阮公屐,领此山林幽”,更显出诗人对友人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一种人际交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心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期望,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近暝泊回渚”意为:
A. 早晨在江边
B. 傍晚停靠在水湾
C. 中午经过湖泊
诗人提到的“阮公”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友人
C. 一位画家
诗中提到“夜渔忘故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放下
C. 对渔获的期待
《月夜忆舍弟》 -杜甫
与《晚泊江口登燕子矶》相比,杜甫的诗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艰难的生活背景。
《登高》 - 杜甫
主题相似,都是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而任大椿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