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7:05
秋光冉冉斜阳动,小阁枫头谁与共。
一诗短短写长愁,纸欲完时情转重。
浮生渺漠如求梦,梦不能成时已送。
便能霎那到华胥,又悔浮生为梦弄。
秋天的光线渐渐斜照,小阁楼前的枫树下,谁能与我共同感受这份宁静?一首短诗写尽了我心中的长愁,当我快要写完时,情感却愈加沉重。人生如同渺小的梦境般虚幻,梦无法实现时,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即使梦境瞬间达到理想的华胥之境,我却又为这浮生如梦而感到懊悔。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深秋时节,诗人可能正经历个人的孤独与思索,抒发对人生短暂与梦想未遂的感慨。深秋的景色常常引发人们的感伤和反思,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秋天的背景下,借助斜阳和枫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开篇的斜阳与小阁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问“谁与共”,这不仅是对同伴的渴望,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呼唤。
接下来的“短短写长愁”道出了诗人写作时的心境,虽然诗篇短小,却承载了深重的情感,当“纸欲完时情转重”,情感的沉重感使得文字更显得无力。在“浮生渺漠如求梦”的表达中,诗人将人生比作虚幻的梦,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的“华胥”意象则将整首诗提升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虽然短暂的梦境可以让人一瞬间感到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对于“浮生为梦弄”的悔恨,表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斜阳”象征什么?
“浮生渺漠如求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华胥”代表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