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20: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20:24:44
断崖抛雪瀑,又潜溜入山跟。
听暗壁潺湲,山中紫雾,山下红云。
当年七僧甚处,但空馀老刹靠嶙峋。
底事神粮不幻,翠窝胜积香尘。
纷纷。结社种莲人。名氏已无闻。
看银书般若,金陵故国,斜敕空存。
争得十虚销殒,为攘皇冤魄脱沈沦。
往事犹堪一笑,岩花乱点乌巾。
在断崖上,瀑布像雪一样倾泻而下,又悄悄地流入山脚下。
听着暗壁上水流的潺潺声,山中弥漫着紫色的雾气,山下则是红色的云彩。
当年七位高僧曾在此处,但如今只剩下依傍着嶙峋山石的老寺庙。
为何神粮不会消失,翠绿的巢穴胜过满天的香尘。
纷纷扰扰,结社种莲的人们,名字已经无人知晓。
看那银白的《般若经》,金陵的故国,斜斜地留存于空中。
何以得十虚销殒,来为清白的冤魂挣脱深渊。
往事回忆起来犹可一笑,岩石上的花儿点缀着黑巾。
作者介绍:曾原郕,字子渊,号云泉,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曾原郕游历甘泉岩期间,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佛教的悠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木兰花(甘泉岩)》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寄托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描写了断崖上的瀑布,显得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通过对山中紫雾和山下红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氛围,加深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联系。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七僧”,引入佛教文化,暗示出一种追求智慧与真理的理念。诗人对老寺庙的提及,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宗教文化传承的反思。最后几句通过对往事的回顾,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怀旧情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视当下。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反思了历史与现实,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僧”象征着什么?
A. 普通人
B. 佛教文化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的开头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观?
A. 太阳
B. 瀑布
C. 沙漠
答案:B
“翠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的栖息环境
C. 忧伤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