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

《西江月》

时间: 2025-05-04 01:50:00

诗句

要识真铅汞,都来只一根源。

烹前火候妙中玄。

不是知音难辨。

采取莫差时日,仍分弦后弦前。

玉炉一霎火烧天。

无位真人出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0:00

原文展示:

要识真铅汞,都来只一根源。
烹前火候妙中玄。
不是知音难辨。
采取莫差时日,仍分弦后弦前。
玉炉一霎火烧天。
无位真人出现。

白话文翻译:

要想辨别真正的铅和汞,只有一个源头。
在烹饪之前,火候的掌握是非常微妙而玄妙的。
如果没有知音,就很难分辨。
在选择时要注意时日,仍然需要分清弦和后弦。
玉炉上火焰一瞬间烧得如天般高。
而真正的高人却难以现身。

注释:

  • 铅汞:指代金属元素,象征真实与虚假。
  • 火候:烹饪时的火力掌控,寓意对事物的把握。
  • 知音:意指能理解自己的人。
  • 弦前弦后:可能指音乐中的音符,强调细微的差别。
  • 玉炉:象征烹饪的器具,代表高雅的艺术。
  • 真人:指有高深智慧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廷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西江月》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哲理与艺术的追求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探讨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对金属铅和汞的比喻,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假的深刻反思。诗人指出,辨识真伪的关键在于源头,暗示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只有追溯到根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接着,诗人提到烹饪时火候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掌握时机与方法的重要性。这种比喻不仅适用于烹饪,也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识别和把握机会。

另外,诗中提到“知音难辨”,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理解与认同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及“无位真人出现”,表达了对高人、智者的期待和追寻。这种对真实与智慧的探索,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要识真铅汞,都来只一根源:想要辨别真伪,需追溯到本源。
  2. 烹前火候妙中玄:掌握火候的技巧在于微妙的把握,象征着对事物的深入理解。
  3. 不是知音难辨:没有理解自己的人,难以分清事物的真伪。
  4. 采取莫差时日,仍分弦后弦前:选择时要把握时机,细致地分辨事物的不同。
  5. 玉炉一霎火烧天:火焰瞬间升高,象征着瞬息万变的局势。
  6. 无位真人出现:真正有智慧的人却难以出现,表达了对智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铅和汞比作真实与虚假,深化了主题。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火焰“烧天”表现了情感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真伪之间的界限,以及对智慧与理解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铅汞:象征真实与虚假。
  • 火候:代表对事物的把握与理解。
  • 玉炉:象征高雅艺术与烹饪技艺。
  • 真人:象征智慧与高人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铅汞”象征什么?

    • A. 友情与爱情
    • B. 真实与虚假
    • C. 财富与贫穷
    • D. 忍耐与放弃
  2. “无位真人出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智慧与高人的向往
    •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萧廷之的《西江月》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展现了对真实与理想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萧廷之更为内敛,关注细微之处,而李白则直抒胸臆,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读》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人日两篇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过郭代公故宅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屏迹三首 其一 留花门 夜归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原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郑人争年 点金作铁 食字旁的字 躐冒 包含尧的词语有哪些 私股 返工 糹字旁的字 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宿将旧卒 悦尼来远 贝字旁的字 势成骑虎 小字头的字 包含遁的成语 阖第光临 牧室 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