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时间: 2025-07-31 13:10:35

诗句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10:35

原文展示: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作者:杜甫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柴桑码头送别朋友李二十九弟晋肃,他将前往蜀地。诗人在这里正好看到蜀道的行程,感受到离别的情绪。船上的乌鸦从两边飞出,塞外的雁群在鸣叫。南方的纪山与铜柱相连,西边的江水流向锦城。我想用手中仅有的百钱占卜,询问你在旅途中的平安。

注释:

  •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蜀道:指通往蜀地的道路,蜀地指今四川。
  • 樯乌:指船上的乌鸦,常用来象征离别。
  • 塞雁:指迁徙的雁,象征着北方的寒冷与离愁。
  • 南纪:指南方的纪山。
  • 铜柱:指山上的铜柱,可能有纪念性质。
  • 锦城:指成都,因其美丽而得名。
  • :占卜,询问未来的吉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悲壮,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临个人和家庭的困境。送别的场景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关怀。开头两句描绘了柴桑的码头和蜀道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樯乌的飞翔与塞雁的鸣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后者则引发对北方寒冷的思考。南纪与西江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的熟悉与对未来旅途的期盼。

最后两句,诗人用百钱占卜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平安的祝愿,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在离别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深沉与感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在柴桑码头解开缆绳,目送船只驶向蜀道。
  2.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船上的乌鸦飞起,北方的雁群在鸣叫,暗示离别时的忧伤。
  3.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南方的纪山与铜柱相连,西江水流向美丽的成都。
  4.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用手中仅有的百钱占卜,询问朋友在旅途上的平安。

修辞手法

  • 比喻:樯乌与塞雁的描写,暗喻离别的愁苦。
  • 对仗:南纪与西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意象的鲜明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桑:离别之地,象征着离愁。
  • 蜀道:旅途的象征,代表着人生的道路。
  • 樯乌与塞雁:分别的象征,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 铜柱与锦城: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柴桑”在诗中指的是: A. 一种鸟类
    B. 地名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蜀道”指的是: A. 通往蜀地的道路
    B. 一种交通工具
    C. 一种古代乐器
    D. 一种诗歌形式

  3. “凭将百钱卜”中的“卜”字意思是: A. 占卜
    B. 计算
    C. 询问
    D. 购买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之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杜甫的《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与李白的《送友人》都涉及送别主题,但杜甫的诗更强调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祝福与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唐多令·惜别 一翦梅(赠友人)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 倦寻芳(上元) 金子 其二 声声慢·莺围橙径 秋思(夹钟商荷塘为括苍名姝求赋其听雨小阁) 渡江云三犯 倦寻芳(林钟羽花翁遇旧欢吴门老妓李怜,邀分韵同赋此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杪黍 斗字旁的字 传道穷经 包含烨的词语有哪些 遁入空门 注选 鸡鹜相争 尸字头的字 页字旁的字 神眉鬼道 直言正论 师出无名 市刑 失主 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