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净寺四首 其二

《宿净寺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8:13:39

诗句

常苦人间不尽愁,每拚须是入山休。

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

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39

原文展示:

常苦人间不尽愁,每拚须是入山休。
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
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白话文翻译:

人世间的愁苦无尽无休,想要解脱只能躲入山中休息。
假如今晚在山中宿营,也只能在半夜里煎熬百般忧虑。
经历了百战,西江的局势才得到稳定,南甸却依旧受困。
谁能真正逆天而行,老人们又能不为明天的谋划而担忧?

注释:

  • 常苦:常常忍受。
  • 人间:世间,指现实生活。
  • 不尽:无穷无尽。
  • :拼搏,努力。
  • 宿:住宿、过夜。
  • :煎熬,形容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 百忧:形容烦恼众多。
  • 百战西江:指经历了许多战斗,西江的局势才得以稳定。

典故解析:

  • 西江南甸:可能是指历史上与王守仁所处时代相关的地理位置,反映社会动荡与战乱。
  • 回天力:出自《庄子》,意指改变命运的能力,暗示人力的微薄与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创立了“阳明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守仁经历多次战斗与复杂政治局势之时,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痛苦的感慨以及对人力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宿净寺四首 其二》展现了王守仁对人间苦愁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感。诗的开头直指“人间愁苦无尽”,暗示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入山休”表达了一种逃避与渴望安宁的心态,但即使在山中宿营,也无法逃避内心的焦虑,表现出一种“无处可逃”的绝望感。最后几句提到的战争与谋划,则反映出时局的动荡和个人的渺小,质问谁能真正改变这一切,展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结合个体内心的挣扎,构成了一幅充满哲理与情感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揭示了人间愁苦的普遍性,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
    • 中间两句通过描述战斗与困境,体现出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力感。
    • 最后两句则提出对改变命运的思考,带有哲学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山中宿营与内心的焦虑相结合,寓意深刻。
  • 主题思想

    • 诗歌围绕人间的愁苦与命运的无奈展开,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象征逃避与安宁,但不可得。
  • :代表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内心的烦恼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百战西江”主要指什么?

    • A. 和平
    • B. 战斗
    • C. 旅行
    • D. 休息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人间愁苦与命运的无奈
    • C. 爱情
    • D. 友谊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守仁的《宿净寺》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着重于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后者则更多体现出对生活的豪情与洒脱,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王守仁的诗更为深沉,李白则显得奔放。

参考资料:

  • 《王守仁诗文选》
  • 《明代诗词发展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七首  其四 集句 菩萨蛮 其一 同韶九西郊冯氏园看海棠 菩萨蛮 茶烟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一 菩萨蛮 菩萨蛮 元夕后送别长女昭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黍字旁的字 气吞湖海 彘肩斗酒 包含禽的成语 手眼 鼻字旁的字 房租 扬幡招魂 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伟瑰 中立不倚 二字旁的字 自由散漫 共名 尣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极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