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1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51
平生惯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画戟看。
惟有寸心存恻隐,谁怜只手补创残。
树蔬人要畦畦润,种麦农便陇陇乾。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谁道叫呼难。
我一生习惯于做牧民官,不去观看华丽的旗帜和武器。
我只有一颗心存有怜悯,谁来同情我那只补救创伤的手呢?
种菜的人需要田地滋润,种麦的人便要在干燥的土地上耕作。
这时乍雨乍晴都是刚好,老天难道真能说呼喊艰难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及的“牧民官”可以联想到古代对农牧民的关注与治理,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北宋,逝世于南宋,因其对民生的关注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风朴实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社会底层人们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身为官员,身处于人民困苦的环境中,目睹了农民的辛劳与艰辛,因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不满。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是一首反映诗人关心民生的作品。诗中,吴潜通过对牧民官身份的自我认知,强调了自己不愿追逐权力与荣耀,而是选择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寸心存恻隐”展现了他心系民生的情怀,呼唤社会对弱者的关注。诗中描绘的种植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自然的变化,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真实描绘,也有对自然环境的哲学思考。
“乍雨乍晴”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悟,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诗人既不畏惧困境,也不抱怨命运,而是选择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整首诗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吴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平生惯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画戟看。”
诗人自述生平,选择了治理农牧民而非追求权势与虚荣。
“惟有寸心存恻隐,谁怜只手补创残。”
表达了内心的同情与无奈,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树蔬人要畦畦润,种麦农便陇陇乾。”
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表现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
“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谁道叫呼难。”
反映了人对自然变化的适应与理解,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选择做“牧民官”的原因是什么?
A. 喜欢权力
B. 关注民生
C. 追求名声
“乍雨乍晴”体现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乐观
C. 忧虑
诗中的“寸心存恻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私
B. 同情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