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丑奴儿(木犀)

《丑奴儿(木犀)》

时间: 2025-05-04 01:53:12

诗句

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

直待秋风。

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

吹动珑璁。

恰似瑶台月下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3:12

原文展示:

丑奴儿(木犀) 李纲 〔宋代〕 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恰似瑶台月下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名为木犀的花,它不在春天开放,而是等到秋天才绽放。它的香气比其他花更加浓郁。诗中还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装饰华丽,如同在瑶台月下相遇的仙女。

注释:

  • 幽芳:指木犀花的香气。
  • 不为春光发:不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开放。
  • 直待秋风:直到秋风起时才开放。
  • 香比余花分外浓:香气比其他花更加浓郁。
  • 步摇金翠: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装饰华丽。
  • 人如玉:形容女子美丽如玉。
  • 吹动珑璁:形容风吹动女子身上的饰物,发出清脆的声音。
  • 恰似瑶台月下逢:如同在仙境瑶台的月光下相遇。

诗词背景:

李纲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丑奴儿(木犀)》通过对木犀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的志向和品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木犀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高洁的品质。木犀花不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秋风中静静绽放,其香气比其他花更加浓郁,这种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诗中的女子形象,更是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她的美丽和华丽的装饰,如同在瑶台月下相遇的仙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解析:

  • 首句“幽芳不为春光发”,直接点明了木犀花的特性,它不随春天的到来而开放,显示出其独特性。
  • “直待秋风”重复使用,强调了木犀花的开放时间,突出了其与众不同。
  • “香比余花分外浓”,通过对比,突出了木犀花香气的浓郁。
  • “步摇金翠人如玉”,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华丽的装饰。
  • “吹动珑璁”重复使用,形容风吹动女子身上的饰物,发出清脆的声音。
  • “恰似瑶台月下逢”,通过比喻,将女子比作在瑶台月下相遇的仙女,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修辞手法:

  • 重复:“直待秋风”和“吹动珑璁”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恰似瑶台月下逢”通过比喻,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木犀花的描绘和女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意象分析:

  • 木犀花:象征着高洁和独特。
  • 秋风:象征着成熟和收获。
  • 女子:象征着美丽和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木犀花在什么时候开放?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步摇金翠人如玉”形容的是什么? A. 木犀花 B. 女子 C. 秋风 D. 瑶台

  3. “恰似瑶台月下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木犀》
  • 苏轼的《木犀》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木犀》更注重对木犀花自然特性的描绘。
  • 苏轼的《木犀》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李纲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工部侍郎新章 词笑令(②乐昌公主) 海康书事十首 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二首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 饮酒诗四首 其二 和莘老游龙洞 荷花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孙莘老挽词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里打外 恍恍惚惚 凵字底的字 命结尾的成语 戈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舟字旁的字 疾足先得 暇闲 低偎 苔菜 歙漆阿胶 横行天下 万室之邑 顺天恤民 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衍的成语 兰开头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