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9:18
原文展示:
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蓬。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梁溪只在太湖东。长儿童。学庞翁。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江上风势猛烈,呼啸着穿过层层天空。风卷起飘散的蓬草。江中翻滚着无数的云涛和雪浪,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旅客的心情本就多愁善感,再加上烟雾弥漫,细雨绵绵。梁溪位于太湖的东边。孩子们长大了,学习着庞翁的学问。谁能相信,家书已经三个月没有收到了。听说浙江河上的战鼓声震天响,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羡慕那些归来的大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宰相,主张抗金,是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李纲的诗词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上的景象,通过风、云、浪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浙河金鼓震”反映了当时战乱的社会背景,而“家书三月不曾通”则透露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以春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复杂情感。诗中“打头风”、“吼层空”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江上风势的猛烈,而“云涛”、“雪浪”则进一步以壮阔的画面加深了这种感受。作者通过“客情多感慨”一句,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状态,而“烟漠漠,雨濛濛”则以朦胧的景象增强了这种忧郁的氛围。后文提到的“梁溪”、“庞翁”等,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重视,也隐含了对家乡的思念。最后,“浙河金鼓震”与“羡归鸿”形成鲜明对比,既反映了战乱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纲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江上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思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战乱现实的反映,以及对和平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