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5:08
一段奇轩
作者: 傅伯寿 〔宋代〕
门外红尘走利名,
庵中白发任浮生。
羡师法窟能深入,
厌我诗坛已屡盟。
渺渺水光帘万叠,
离离梅影雪三更。
何人荐取真消息,
试鼓瑶琴一再行。
在门外的红尘中,人们追逐着名利,而我在山庵中,白发苍苍,任凭浮生过日子。羡慕师父在深山法窟中能有所领悟,厌倦我在诗坛上的屡次承诺。那水光渺渺,帘幕层叠;梅影摇曳,雪夜三更。谁能告诉我真实的消息?不如试着再弹一曲瑶琴吧。
《一段奇轩》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开篇的“门外红尘走利名”直接揭示了世俗社会的名利追逐,反映了人们在繁华背后所面临的精神空虚。而“庵中白发任浮生”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得,抒发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羡慕与厌倦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师父深邃修行的钦佩,同时对自己在诗坛上的无奈与失望。
“渺渺水光帘万叠,离离梅影雪三更”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在呼唤作者的内心归宿。而最后两句“何人荐取真消息,试鼓瑶琴一再行”则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对艺术的追求,借瑶琴的音律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色,更深入探讨了内心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示了作者的哲思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修行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测试:
“门外红尘走利名”中的“红尘”指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世俗生活
C. 诗歌创作
“羡师法窟能深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老师的钦佩
C. 对世俗的厌倦
诗中提到的“瑶琴”象征什么?
A. 真实的消息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世俗的纷扰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一段奇轩》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是对人生和名利的反思,但前者更倾向于隐逸生活的追求,而后者则是对豪放与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