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曲歌辞。新别离

《杂曲歌辞。新别离》

时间: 2025-05-01 02:09:04

诗句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9:04

原文展示:

杂曲歌辞·新别离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手中握着杏花的枝条,心中却未曾真正经历过离别。黄昏时分,我关上闺房的门,内心的寂寞只有自己知道。

注释:

  • 杏花枝:杏花的枝条,象征春天和美好的情感。
  • 经别离:经历过离别,强调对离别的感受。
  • 掩闺:关上闺房的门,指女性在黄昏时分独自待在房间。
  • 寂寞:内心的孤独感,体现了情感的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字景宣,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爱人分别之际,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依恋,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情感的敏感和细腻的体验。

诗歌鉴赏:

戴叔伦的《新别离》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离别的情感。诗的开头“手把杏花枝”,通过描绘手中握着杏花的情景,营造出春日的气息和温柔的氛围。杏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美好爱情的象征,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接着“未曾经别离”一句,将诗人的内心感受引入,表明尽管外在环境似乎在经历着离别,内心却未曾真正体验过这份痛苦。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爱人深切的怀念和对即将离别的恐惧。

最后两句“黄昏掩闺后,寂寞自心知”,则更加强调了离别后的孤独感。黄昏是一天结束的象征,也是情感最为脆弱的时刻,掩闺后的寂静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爱人的无尽思念与孤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离别的愁苦和对爱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手把杏花枝”:手中握着杏花的枝条,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 “未曾经别离”:暗示对离别的恐惧与不愿。
    • “黄昏掩闺后”:黄昏时分,关上房门,象征着隔绝与孤独。
    • “寂寞自心知”:内心的孤寂只有自己明白,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杏花象征着美好和爱情。
    • 拟人:通过“寂寞自心知”让寂寞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体现内心深处的感受。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杏花的描绘和黄昏的象征,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和内心孤独的情感,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珍惜与怀念。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美好与爱情。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脆弱。
  • 闺房:象征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手把杏花枝”所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高兴
    • B. 思念
    • C. 恐惧
    • D. 愤怒
  2. “黄昏掩闺后”中“黄昏”象征着什么?

    • A. 未来
    • B. 结束
    • C. 开始
    • D. 欢乐
  3.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离别的孤独
    • B. 友情的珍惜
    • C. 快乐的回忆
    •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新别离》都表达了离愁,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思考,而戴叔伦的诗则更直接地表达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和王耕云与愚庵倡和诗二首 江上晚归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 赋得履送衍上人 赠醉樵 与客饮西园花下 结客少年场行 宫女图 寄熹公 养蚕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睽异 描头画角 一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酉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红河 心弦 包含舟的词语有哪些 虫鱼之学 骑开头的成语 游戏翰墨 书开头的成语 汲汲孜孜 无有乡 包含弃的词语有哪些 乱动 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