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舟行观新月

《舟行观新月》

时间: 2025-05-11 19:43:07

诗句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

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3:07

原文展示:

舟行观新月
作者: 张镃 〔宋代〕
一痕如掐夕天涯,
望转青林出没时。
不是山高爱藏月,
月光犹嫩怯人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驶在傍晚时分,目睹新月的情景。天空中新月如同被人轻轻掐出的一道痕迹,时而可见,时而又被青林遮掩。并不是因为山高而藏匿了明月,而是月光仍显得娇嫩,令人不敢轻易打量。

注释:

  • 一痕: 这里指新月的形状,像一条淡淡的痕迹。
  • 如掐: 像是被人掐出来的一样,形象地描绘了新月的弯曲形态。
  • 望转青林: 形容新月时隐时现,随着视线的变化,青翠的树木间时隐时现。
  • 不是山高爱藏月: 说明并非山的高度遮挡了月光。
  • 月光犹嫩: 指月光依然清新柔和。
  • 怯人窥: 形容月光温柔细腻,让人不敢直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远,号白石,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乘舟出游时的夜晚,正值新月时分。描绘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张镃的《舟行观新月》是一首以新月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诗的开头“一痕如掐夕天涯”,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新月的柔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新月的形态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接着“望转青林出没时”,诗人细腻地捕捉到新月在青林间的闪现与隐匿,象征着人生的变幻无常,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两句“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强调了月光的柔弱与美丽,仿佛在说即使是在高山之下,也无法完全遮掩那份光辉,反而让人心生怜惜。

整首诗以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刻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显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痕如掐夕天涯”:新月如同被人轻轻掐出的痕迹,形状柔和而细腻。
    2. “望转青林出没时”:新月在青林间时隐时现,景象富有生动的变化。
    3. “不是山高爱藏月”:并不是因为山的高度才看不见月光。
    4. “月光犹嫩怯人窥”:月光明亮却又显得娇弱,令人不敢贸然直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月比作“掐”的痕迹,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新月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新月: 象征柔美、希望与脆弱。
  • 青林: 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 月光: 象征光明与温柔,亦有一种隐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新月?

    • A. 一条痕迹
    • B. 一朵花
    • C. 一颗星星
  2. 诗中提到的“青林”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自然的变化
    • B. 人生的烦恼
    • C. 遥远的梦想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性的批判
    •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亮的意象,但侧重于思念之情,情感更加沉重。张镃的《舟行观新月》则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自然观,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夏闰 浣溪沙(赏酴醿) 浣溪沙 次前韵 浣溪沙 其一 浣溪沙三首 其一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雪爪鸿泥 鳥字旁的字 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民有菜色 絶无仅有 飠字旁的字 齐家治国 白色污染 喷沫 衣字旁的字 磗柍 包含妍的词语有哪些 权均力敌 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伙够 以德报德 釒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