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陈勉仲赠淮西漕吴介之二首

《和陈勉仲赠淮西漕吴介之二首》

时间: 2025-04-30 20:32:27

诗句

威严霜肃德春阳,民感澄清涕泗滂。

畏壘大穰知不晚,三年端可笑庚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27

原文展示:

和陈勉仲赠淮西漕吴介之二首

威严霜肃德春阳,
民感澄清涕泗滂。
畏壘大穰知不晚,
三年端可笑庚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阳光与严肃的霜气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威严感。百姓因清明的政令而感动,泪水直流。人们畏惧大堤的修筑,意识到这不是一件晚来的事情,而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或许能笑谈起庚桑的事迹。

注释:

  • 威严:形容气势庄严。
  • 霜肃:霜气肃杀,形容天气寒冷。
  • 德春阳: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的德政。
  • 澄清:清澈明净,指政治的清明。
  • 泗滂:泪水流淌,形容感动之情。
  • 畏壘:畏惧堤坝,指人们对大堤的重视。
  • 大穰:大堤,形容堤坝的重大工程。
  • 庚桑:庚桑是古时对桑树的称呼,此处指代某种成就或历史事件。

典故解析:

  • 庚桑:古代有“庚桑之事”的说法,指某种重要的政治或社会事件,具体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关于桑树的多重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宗道,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而受到尊重。他的诗风严谨,常以自然和人事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事关系,反映出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威严的霜气与温暖的春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思考。首句通过“威严”与“霜肃”传达出一种严峻的氛围,随即转入对德政的赞美,反映出社会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期待。诗中提到的“民感澄清”强调了政治清明对民众生活的重要性,泪水的流淌则象征着感动与希望。后两句以“畏壘大穰”引入对社会建设的重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关注。诗的最后一句则以“可笑庚桑”点明经过三年的努力后,社会的进步与成就将会被后人所铭记,具有一种乐观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威严霜肃德春阳: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严肃的气候与温暖的阳光,暗含了对清明政令的期待。
  2. 民感澄清涕泗滂:表现了人民对清明政治的感激与感动,泪水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畏壘大穰知不晚:强调了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定需要共同努力。
  4. 三年端可笑庚桑:表达了经过努力后,或将迎来美好的未来,蕴含着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威严霜肃”与“德春阳”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政治的两种不同状态。
  • 象征:泪水象征着感动与希望,大堤象征着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对民生的关注,强调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象征严寒与压迫。
  • 春阳: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 泪水:象征感动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大穰:象征国家的基础和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之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威严霜肃”中的“霜”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严寒
    • C. 幸福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庚桑”主要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某种历史事件
    • C. 一位诗人
    •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杜甫的作品都强调了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的关注,王之道通过自然景象展现情感,而杜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民生困苦,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王判官 送吕向补阙西岳勒碑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书殿赐宴应制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闻邻家理筝 从驾温泉宫 送丹阳采访 秋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烃的词语有哪些 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启瞶振聋 贫贱亲戚离 情至意尽 耽古 大旱云霓 巾字旁的字 繁巧 轩然霞举 定军山 禁开头的成语 探候 魚字旁的字 牛尾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