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4:55
白登城上早霜凄,
黑水河边暮雁低。
还忆去秋明月下,
胡笳吹过七陵西。
白登城上早晨的霜冻显得凄凉,
黑水河边的晚雁在低飞。
我还记得去年秋天明亮的月光下,
胡笳声响起时,吹过七陵的西边。
谢榛(约1567-1620),明代诗人,字景升,号含章,晚号天籁。生于浙江,长期生活在边塞地区,常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塞上曲》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边疆动荡,诗人在边塞生活的经历使其对自然和人情有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象,又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作者的乡愁和对历史的思考。
《塞上曲》以其清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共鸣。诗的开篇通过“白登城上早霜凄”展现了边塞的严寒与孤寂,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黑水河边暮雁低”则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凄美的情境,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追忆去秋的明月和胡笳的声音,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难以忘却的情感。胡笳的声音则融入了历史的沉淀,给人一种悲壮的力量。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谢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强烈的意象反差,使得这首边塞诗不仅仅是一幅画面,更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诗中描述的“白登城”位于哪个地区?
填空题:诗中的“胡笳”象征着___的情感。
判断题:全诗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