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芭蕉三首

《芭蕉三首》

时间: 2025-04-26 03:39:06

诗句

萧萧洒洒复婷婷,一半风流一半清。

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6

原文展示:

萧萧洒洒复婷婷,一半风流一半清。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的姿态与情境:飘洒而落的叶子,既有风流的潇洒,又有清雅的气质。它并不为炎热的夏天提供遮荫,反而在夜里带来愁苦的秋声,令人感到忧伤。

注释:

  • 萧萧洒洒:形容芭蕉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样子,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婷婷:形容芭蕉的姿态优美。
  • 一半风流一半清:指芭蕉既有风流潇洒的一面,也有清雅宁静的一面。
  • 暑窗:炎热的夏天,窗户旁边。
  • 愁枕:愁苦的枕头,表示因思绪而难以入眠。
  •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暗指秋天的凄凉和愁苦。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秋声”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或伤感的情绪,暗示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存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常在诗中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并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通过芭蕉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芭蕉的独特美感,既有风流潇洒的一面,又有清冷宁静的一面。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芭蕉的美丽,也暗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诗中提到的“暑窗”与“愁枕”,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炎热的夏天,芭蕉却没有提供遮阴的庇护,反而带来秋天的愁苦声响,透过这个细节,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洒洒复婷婷:描绘了芭蕉在风中摇曳的姿态,给人以轻盈而典雅的感觉。
  • 一半风流一半清:强调芭蕉的两种特质,反映了诗人对美的多元理解。
  • 不为暑窗添午荫:直白地表达了芭蕉不为人们带来夏日的凉爽,这里暗含了一种失落感。
  • 却来愁枕作秋声:转折句,秋声的到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忧伤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芭蕉比作风流与清雅的象征。
  • 拟人:赋予芭蕉以人性化的特征,体现其与环境的互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芭蕉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 芭蕉:象征着风流与清雅,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 秋声:象征着愁苦与思念,反映了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洒洒”形容的是哪个植物?

    • A. 柳树
    • B. 芭蕉
    • C. 桃树
  2. “一半风流一半清”中的“风流”指的是什么?

    • A. 自由奔放
    • B. 细腻优雅
    • C. 沉稳内敛
  3. 诗中提到的“愁枕”暗示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宁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主题上都流露出对秋天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着眼于自然的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更关注于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西山作 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二 减字木兰花 其十三 送岑蒲谷少参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冰姿雪艳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七夕) 减字木兰花·今生不悟 减字木兰花·快风消暑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住坐 包含寻的成语 里字旁的字 真命天子 麻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毁害 疾霆不暇掩目 柔懦寡断 頁字旁的字 鱼头 止字旁的字 似水流年 晦迹韬光 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表非凡 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刻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