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6
萧萧洒洒复婷婷,一半风流一半清。不为暑窗添午荫,却来愁枕作秋声。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的姿态与情境:飘洒而落的叶子,既有风流的潇洒,又有清雅的气质。它并不为炎热的夏天提供遮荫,反而在夜里带来愁苦的秋声,令人感到忧伤。
本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秋声”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或伤感的情绪,暗示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感受。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存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常在诗中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并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通过芭蕉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芭蕉的独特美感,既有风流潇洒的一面,又有清冷宁静的一面。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芭蕉的美丽,也暗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诗中提到的“暑窗”与“愁枕”,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炎热的夏天,芭蕉却没有提供遮阴的庇护,反而带来秋天的愁苦声响,透过这个细节,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描绘芭蕉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萧萧洒洒”形容的是哪个植物?
“一半风流一半清”中的“风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愁枕”暗示了什么情感?
杨万里的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主题上都流露出对秋天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着眼于自然的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后者则更关注于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