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3:39
萧萧落木,觉空庭添得,许多秋气。
雁影濛濛烟影断,直恁冷清清地。
饮酒千钟,拥书万卷,差足强人意。
吹竽挟瑟,看来非隐非吏。
伏枥老骥堪怜,唾壶缺尽,歌罢何曾醉。
晚食加餐堪当肉,那得金齑玉鲙。
住亦为佳,居殊不易,心口还相计。
思之烂熟,自知鸡肋无味。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萧索景象,落叶纷飞,空庭显得更加清冷,秋意浓厚。雁群在雾霭中飞过,影子渐渐消失,显得格外冷清。诗人虽饮酒千钟、书卷万卷,但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吹奏竽乐器和弹瑟,似乎不是隐士,也不是官吏。老马伏在马槽旁令人怜惜,虽然他已失去力气,唱完歌后又何曾醉过。即使晚餐再丰盛,也比不上肉食的美味,怎能与金齑玉鲙相比?居住在这里也不错,但生活并不容易,心中仍然有许多算计。想来想去,才发现这些都是鸡肋,没什么味道。
许嗣隆(1644年-1717年),字子强,号岘山,清代诗人,生于江南,生活在明清交替的历史时期。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许嗣隆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百字令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名利纷扰的历史时期。作者身处这样的环境,心中难免感到无奈和失落,因而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这首《百字令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及对人生的哲理探索。开篇“萧萧落木”,便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落叶纷飞,寂静的庭院中增添了几分清冷的气息。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一种人世间的无常与孤独。
接着,诗人通过“饮酒千钟,拥书万卷”,传达出一种虽然表面繁华,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无聊的矛盾心理。尽管有酒有书,仍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仿佛在追求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当“吹竽挟瑟”时,诗人似乎在自嘲,既不是隐士,也不是官吏,所追求的生活却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后半部分的“伏枥老骥堪怜”,以老马自喻,表现出年华已逝、志向未酬的无奈与惆怅。即使饮食再丰盛,但与内心的渴望相比,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诗人自我反思,发现这些追求不过是“鸡肋”,无味却又难以割舍,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深刻探讨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思索,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
萧萧落木,觉空庭添得,许多秋气。
雁影濛濛烟影断,直恁冷清清地。
饮酒千钟,拥书万卷,差足强人意。
吹竽挟瑟,看来非隐非吏。
伏枥老骥堪怜,唾壶缺尽,歌罢何曾醉。
晚食加餐堪当肉,那得金齑玉鲙。
住亦为佳,居殊不易,心口还相计。
思之烂熟,自知鸡肋无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折射出在物质丰富的外表下,内心的空虚与无奈,最终回归到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与自省,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
诗中提到的秋天的意象是哪个?
“伏枥老骥”是指什么?
诗中用来比喻无用却难以割舍的事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