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1:01
倾杯
作者: 长筌子 〔元代〕
休休我省也,弃世俗洞庭深处。
好行步。大药烧成,宝珠收得,
曲按无弦,音胜宫羽。
洪杨道德,风范钟吕,
许由巢父。向逍遥彼岸,
寻个水云侣。
谁能继圣徒,智若愚,
六情断灭,九玄通悟。
妙粹冲虚,炳焕灵明,
物物般般,无疑无虑。
一真莹彻,功行满足,
顿超尘所。便归来洒落,
方外了然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超脱的境界。诗中提到要抛弃世俗的烦恼,隐居于深邃的洞庭湖,追求真实的自在。诗人希望修炼内心,获取智慧,达到无我无欲的境地。通过对道德的追求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诗人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他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追寻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最终,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明净,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回归了心灵的自在。
作者介绍:长筌子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使得许多文人开始追求隐逸生活与道教思想。长筌子的《倾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与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倾杯》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道德和内心修行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整首诗采用了许多道教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道教思想的崇敬与追求。诗中的意象如“洞庭”、“大药”、“宝珠”,都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状态,诗人希望通过修行达到这种境界。诗中反复提到的抛弃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在情感基调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既有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也有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尤其是“便归来洒落,方外了然去”的结尾,更是将这种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总的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一个追求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求,反映了道教哲学的核心思想。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展示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洞庭”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隐逸与宁静的环境
C. 战争的场所
诗中“六情断灭”表达什么样的愿望?
A. 追求权力
B. 追求无欲无求的境地
C. 追求财富
“便归来洒落,方外了然去”中“方外”指什么?
A. 世俗生活
B. 自在的心境
C. 忙碌的工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份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倾杯》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