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7:17
《读邸报二首》
并驱华毂适通逵,中路安知判两岐。
邪等惟余尤甚者,好官非汝孰为之。
累臣放逐无还理,陛下英明有寤时。
闻向萧山呼渡急,想追前事亦颦眉。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作者通过对朝政的观察,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诗中提到的“华毂”和“通逵”,象征着繁华的表象,而“中路安知判两岐”则表达了对方向迷失的困惑。作者对官员的贪腐与无能感到失望,认为只有那些邪恶的人仍然在掌权,而真正有能者却被抛弃。最后提到的“萧山呼渡急”,暗示着对历史教训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思。
刘克庄(1187年-1269年)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梦阮,号峦崖,晚号云洲,江苏苏州人。他的诗风独特,擅长用典,情感深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面对动荡的局势,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政的忧虑与思考。
《读邸报二首》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反思而引人注目。诗人通过对“华毂”和“通逵”的描绘,揭示了表面繁华之下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出对当时腐败政治的不满与愤慨。诗中“邪等惟余尤甚者”一句,强烈指责了那些依然在权力之上的无能与贪腐之辈,而真正有才干的人则被抛弃,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愤怒。
“陛下英明有寤时”一句,既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待,也带有讽刺的意味,暗示即使是拥有明智之君,依然难以改变腐败的现状。最后提到的“想追前事亦颦眉”则表明了对历史教训的深思,引导读者反思国家的未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充满力量,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腐败政治的深切批判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明智、清醒,同时也在反思历史的教训,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华毂”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陛下英明有寤时”反映了什么情感?
“想追前事亦颦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刘克庄的诗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心,但刘克庄更倾向于政治批判,而杜甫则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国家的衰败。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均有深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