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8:52
送崔定
贾岛 〔唐代〕
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
几日到汉水,新蝉鸣杜陵。
秋江待得月,夜语恨无僧。
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
这位游子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为什么不躲避这炎热的夏季呢?几天后就能到达汉水,新的蝉鸣声在杜陵响起。秋天的江水等着月亮的照耀,夜晚的对话中只有我一个人,感到无奈和孤独。你是否已经吟唱过巴峡的诗篇,那里连绵的山层层叠叠,直通天际。
贾岛(约779年-843年)是一位唐代诗人,元和年间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意境的追求著称,常与王维齐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形式上也注重对仗与音韵。
《送崔定》写于贾岛与友人崔定分别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旅途的祝愿。
《送崔定》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诗的开头“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以质朴的语言引出对友人心境的关注,体现了作者的关怀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汉水和杜陵的景象,蝉鸣声的描写更是增添了时光流逝的感觉,并通过“秋江待得月”和“夜语恨无僧”表达了夜晚的孤独与沉思,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的孤独感。
后两句“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则通过对巴峡的提及,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人行走在路上的一种期盼与祝福,寓意着希望与未来的美好。全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雅与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展现了孤独中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突显了唐代诗歌特有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贾岛
C. 王维
“秋江待得月”中的“月”象征什么?
A. 友人
B. 希望与美好
C. 孤独
诗中提到的“巴峡”代表什么?
A. 一种情感
B. 壮丽的自然景观
C. 诗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