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9:28
出家从丱岁,解论造玄门。
不惜挥谈柄,谁能听至言。
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
此去逢何日,峨嵋晓复昏。
这位和尚从小就出家,深入讨论深奥的道理。
他不惜付出辛劳,然而谁能听懂他深刻的话语呢?
此时山中的果子已经成熟,后来的夏季竹子阴影繁茂。
他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峨嵋山上的晨曦和黄昏又将何时重逢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号潜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王维齐名,以其深沉的思想和优美的诗歌风格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教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贾岛晚年,表达了对出家僧侣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送僧》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僧侣出家的情景和内心世界。首句“出家从丱岁”直接揭示了和尚的年纪,表现出他从小便走上了离尘的修行之路,暗示了对世俗的舍弃与追求精神的执着。接下来的“解论造玄门”则体现出他对佛理的深入探讨,然而“谁能听至言”反映了这种深邃思想的孤独与难以传播。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尤其是“此去逢何日,峨嵋晓复昏”更是增添了一层离别的感伤,仿佛在预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散。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修行者的敬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和尚的出家与思考,展现了对佛教理念的探讨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与对世俗纷争的超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贾岛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峨嵋”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座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料
诗中“此去逢何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期待
C. 无奈与惆怅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僧》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现了离别的主题,但贾岛更侧重于对佛教哲理的探讨与感悟,而王维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