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晚

《春晚》

时间: 2025-05-07 10:14:15

诗句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落尽墙头花,莺声隔原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4:15

原文展示:

春晚
作者: 崔道融 〔唐代〕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落尽墙头花,莺声隔原柳。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寒食节的时候,阳光的颜色比酒还要浓烈。墙头的花已经落尽,黄莺的歌声从原野的柳树间传来。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两天,纪念介之推。
  • 日色浓于酒:形容阳光明媚,光辉灿烂,仿佛比美酒更为醉人。
  • 落尽:指花瓣全部落下,暗示春天的转瞬即逝。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春天的象征。
  • 隔原柳:隔着原野的柳树,表现景物的远近关系。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他的故事与忠诚和孝道有关,后来演变成不生火做饭的习俗,主要吃冷食,以纪念他的牺牲。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崔道融,唐代诗人,仕途不顺,热爱山水,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自然景观而著称。
  • 创作背景:创作于寒食节前后,正值春日,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春晚》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诗中通过对三月寒食节的背景和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春季特有的生机和变化。首句“日色浓于酒”传达出春日阳光的温暖与明亮,给人以愉悦之感,仿佛在唤醒沉睡的生命。接下来的“落尽墙头花”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墙头的花儿虽然已落,但这并没有消减春天的美丽,反而在一种凄美中增添了诗人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莺声隔原柳”通过黄莺的鸣叫声传递出春天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三月寒食时:明确时间背景,指寒食节,春季的特定时节。
    2. 日色浓于酒:用比喻形容春日的阳光,描写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3. 落尽墙头花:强调春天的短暂,花已凋落,带有一丝惆怅。
    4. 莺声隔原柳:描绘春天的声音,黄莺的鸣叫声传递出春的气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日色浓于酒”用酒来比喻阳光的美好。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着音韵和意象的呼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感悟,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意象分析:

  • 日色:象征着温暖、希望和生命力。
  • 墙头花:代表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隐含着对过往的眷恋。
  • 莺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带来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日色浓于酒”中的“酒”用来比喻什么?

    • A. 阳光的明亮
    • B. 春天的温暖
    • C. 花的颜色
    • D. 自然的景色
  2. “落尽墙头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安宁
    • D. 愤怒
  3. “莺声隔原柳”中“隔”的意思是?

    • A. 分开
    • B. 听见
    • C. 传递
    • D. 显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崔道融的《春晚》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崔道融的诗更侧重于瞬息万变的春景,而白居易则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两者各具特色,前者清新淡雅,后者情感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 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 卜算子(柬赵佥)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送杜仲高) 菩萨蛮(次杜叔高韵) 菩萨蛮 醉蓬莱(寿史帅)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严词拒绝 景升豚犬 包含籍的成语 扬金 緑阴 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六阳会首 儿字旁的字 食不终味 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包含尉的词语有哪些 馈礼 弸中肆外 风字旁的字 五经笥 积蠹 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