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4:15
春晚
作者: 崔道融 〔唐代〕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落尽墙头花,莺声隔原柳。
在三月寒食节的时候,阳光的颜色比酒还要浓烈。墙头的花已经落尽,黄莺的歌声从原野的柳树间传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他的故事与忠诚和孝道有关,后来演变成不生火做饭的习俗,主要吃冷食,以纪念他的牺牲。
这首《春晚》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诗中通过对三月寒食节的背景和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春季特有的生机和变化。首句“日色浓于酒”传达出春日阳光的温暖与明亮,给人以愉悦之感,仿佛在唤醒沉睡的生命。接下来的“落尽墙头花”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墙头的花儿虽然已落,但这并没有消减春天的美丽,反而在一种凄美中增添了诗人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莺声隔原柳”通过黄莺的鸣叫声传递出春天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感悟,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日色浓于酒”中的“酒”用来比喻什么?
“落尽墙头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莺声隔原柳”中“隔”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