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9:56
朝中措
作者:蔡伸 〔宋代〕
章台杨柳月依依。
飞絮送春归。
院宇日长人静,
园林绿暗红稀。
庭前花谢了,
行云散后,
物是人非。
唯有一襟清泪,
凭阑洒遍残枝。
在章台的杨柳下,月光依依,
飞舞的柳絮送走了春天。
院子里,阳光照得很长,人却很静,
园林里绿叶茂盛,红花稀少。
庭前的花已经凋谢,
行云也在散去,
一切都变了,物是人非。
唯有一襟清泪,
凭着栏杆洒落在残枝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飞絮送春归”中的“飞絮”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春天的离去和生命的无常,常见于古诗词中。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风格婉约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流逝岁月的叹息。
《朝中措》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开篇“章台杨柳月依依”,描绘了一幅温柔的春日夜景,杨柳随风,月光如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飞絮送春归”,一句以飞絮象征春天的逝去,令人倍感惋惜。
“院宇日长人静,园林绿暗红稀”两句,展现了时光流逝后庭院的寂静与冷清,阳光虽长,但人却寂静无声,暗示着孤独感。随后的“庭前花谢了,行云散后,物是人非”,则进一步加深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物虽在,但人已不再,充满了对昔日美好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唯有一襟清泪,凭阑洒遍残枝”,诗人以泪水寄托自己的情感,残枝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无奈,清泪流淌,正是对往昔的深切追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面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离去?
A. 章台杨柳月依依
B. 飞絮送春归
C. 院宇日长人静
D. 庭前花谢了
“物是人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比喻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