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

《采桑子》

时间: 2025-05-03 01:16:18

诗句

绿苔深院帘垂地,风落榆钱。

戏罢秋千。

花径人来拾翠钿。

锦屏绣谱闲抛却,长日如年。

断续炉烟。

学写黄庭又几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16:18

采桑子

作者:赵我佩 〔清代〕

原文展示

绿苔深院帘垂地,风落榆钱。
戏罢秋千。花径人来拾翠钿。
锦屏绣谱闲抛却,长日如年。
断续炉烟。学写黄庭又几篇。


白话文翻译

在绿苔覆盖的深院中,帘子垂到地面,风中飘落着榆钱。
玩耍结束后,秋千空荡荡的。花丛小径上,有人来拾取翠色的钿子。
锦绣的屏风和绣谱被我随意抛弃,漫长的日子如同度年一般。
缕缕的炉烟时断时续。我又写了几篇《黄庭经》。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苔:指生长在地面上的青苔,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榆钱:榆树的种子,形状像钱币,轻盈地随风飘落。
  • 秋千:指一种儿童玩具,通常是悬挂在树上的座椅。
  • 翠钿:指翠色的饰物,通常指精美的珠宝。
  • 锦屏绣谱:指华丽的屏风和绣好的乐谱,象征着文人雅趣。
  • 黄庭:指《黄庭经》,是道教经典,文人通常学习书写以修身。

典故解析:

  • 黄庭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强调修身养性,诗中提及暗示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我佩,清代女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写生活点滴和自然景物。她的作品常蕴含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清代,受当时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影响,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展现了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传递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清代女诗人赵我佩的一首优秀词作,呈现了深院中的宁静生活。首句“绿苔深院帘垂地”描绘出一幅安静、幽深的庭院图景,青苔的绿意与帘子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随之而来的是“风落榆钱”,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动榆树种子的场景,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戏罢秋千”一语,透露出孩童的嬉戏与无忧无虑,似乎在暗示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而“花径人来拾翠钿”,则引入了人来人往的生机,生活的气息愈加浓厚。接下来,诗人黯然抛却锦屏绣谱,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长日如年”和“学写黄庭又几篇”中,流露出一种时间的无奈和对道教文化的追求,仿佛在表达诗人对内心平静的渴求。整首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苔深院帘垂地”:庭院深邃,绿苔覆盖,帘子低垂,营造出幽静的气氛。
  2. “风落榆钱”:轻风吹动,榆树的种子随风飘落,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3. “戏罢秋千”:玩耍结束,秋千空荡,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4. “花径人来拾翠钿”:小路上有人拾取美好的事物,表现了生活的生动。
  5. “锦屏绣谱闲抛却”:华丽的物品被抛弃,象征对繁华的淡然。
  6. “长日如年”:漫长的日子流逝,表现时间的无奈。
  7. “断续炉烟”:炉中烟火时断时续,暗示生活的变化。
  8. “学写黄庭又几篇”:学习道教经典,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榆钱”等意象,营造出轻盈与自然的感觉。
  • 对仗:如“锦屏绣谱”与“长日如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界事物以人性化的情感,如“风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繁华喧嚣的厌倦,渴望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命的真谛,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苔:象征着自然与宁静,给人以清新感。
  2. 榆钱:象征着轻盈与随意,生活中的小美好。
  3. 秋千:象征着童趣,表现出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4. 翠钿: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5. 炉烟:象征着生活的变迁与不断,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苔深院”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热闹的市场
    • B) 幽静的庭院
    • C) 繁华的街道
  2. “戏罢秋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怀念童年
    • B) 对秋天的思考
    • C) 对繁华的渴求
  3. “学写黄庭”提到的经典属于哪个宗教?

    • A) 佛教
    • B) 道教
    • C) 基督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我佩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赵我佩更倾向于宁静的自然景象,而李清照则更强调情感的细腻变化。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不同风貌。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赵我佩传》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采桑子》的诗意、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相关查询

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过惠日庵访尼题亭子上 秋日书怀 登楼 秋夜 春日偶成 香奁冬词 长信宫 悼亡 题采莲美人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淫学流说 包含率的词语有哪些 列鼎 钱租 沤纻 矢志不渝 怨怨焦焦 先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出言吐气 龙翰凤雏 示字旁的字 麦穗两岐 殳字旁的字 邻并 癶字旁的字 包含痫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