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07
别左小洲邑侯四首 其二
左侯去日日无光,百里山河景色凉。
童叟群呼遮去马,图书数卷伴行囊。
宁川自植陶潜菊,澄海谁培召伯棠。
追数慈仁真种种,恨无迁笔续循良。
左侯离去的日子里,光明似乎消失,
百里山河的景色变得冷清。
老少们纷纷呼喊,阻挡了我的马,
只有几卷书籍陪伴我在行囊中。
宁川自种了陶潜的菊花,
澄海又有谁来培育召伯的棠树?
追忆那几位仁慈之人,真是种种情境,
可怜我没有迁笔续写的能力,只能遗恨。
王天性(?—约1580年),字宗臣,号天性,明代诗人。王天性生于动荡的明代,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碰撞。他的诗歌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尤以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左小洲邑侯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依恋,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奈。开篇两句“左侯去日日无光,百里山河景色凉”,描绘了左侯离去后的孤寂与凄凉,似乎连周围的景色也因他的离去而失去了生气。接下来的“童叟群呼遮去马”,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尽管世态炎凉,但仍有人在阻挡诗人的去路,似乎是对他离开的不舍与担忧。
后四句中,作者回忆起陶渊明的菊花和召伯的棠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尤其是“追数慈仁真种种,恨无迁笔续循良”,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情冷暖与自然之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左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召伯
C. 左小洲邑侯
D. 王天性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厌恶
B. 无所谓
C. 热爱与向往
D. 忽视
“恨无迁笔续循良”中的“迁笔”指的是什么?
A. 移动笔迹
B. 写作、记录
C. 迁居
D. 书法
答案:1. C,2. C,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