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12
自无匡世略,守拙混泥沙。
云没君山径,蓬荒仲蔚家。
学空忘委蜕,离垢想餐霞。
欲访臞仙子,东西各海涯。
诗人自知没有拯救世界的宏图伟略,只是守着一份朴拙的心境,混迹于泥沙之间。云雾缭绕,隐没了通往君山的小径,荒凉的蓬草环绕着仲蔚的家。学问虽空,但却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心中渴望着品味那如霞光般的境界。想要去拜访那位瘦弱的仙子,却不知道要往东还是往西,海的尽头在何处。
王天性,明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出隐逸生活的情趣和哲学思考。王天性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寄云石山人》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在诗中,王天性通过“自无匡世略,守拙混泥沙”的开篇,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不追求宏伟的理想,而是选择在平凡中守拙而生,体现了一种豁达和达观的生活哲学。接着,诗人以“云没君山径,蓬荒仲蔚家”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宁静,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诗的后半部分“欲访臞仙子,东西各海涯”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臞仙子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境界,而东西各海涯则暗示了追寻的艰难与迷茫。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王天性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君山”是指哪个地方?
A. 安徽
B. 湖南
C. 江西
D. 四川
“欲访臞仙子”中的“臞”指的是:
A. 瘦弱
B. 富有
C. 年轻
D. 高大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表达了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王天性的《寄云石山人》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虽然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王天性则更关注于内心的感悟与哲理。